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伟志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阻尼
  • 4篇阻尼器
  • 4篇隔震
  • 2篇地震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台
  • 2篇振动台试验
  • 2篇滞回
  • 2篇竖向
  • 2篇台试
  • 2篇黏滞阻尼器
  • 2篇减震
  • 2篇隔震结构
  • 2篇耗能
  • 2篇钢结构
  • 2篇高层钢结构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分析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响应

机构

  • 1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东京工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南京工大建设...
  • 1篇上海堃熠工程...

作者

  • 11篇王曙光
  • 11篇许伟志
  • 9篇杜东升
  • 3篇李威威
  • 2篇刘伟庆
  • 1篇解琳琳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程力学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首先对一大跨网架隔震结构1∶2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隔震前后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加速度及位移等动力反应,进而对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和一般楼层(首层和转换层)的竖向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在双向地震和三向地震输入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水平减震效果,且减震率大于一般楼层;大跨隔震结构的一般楼层基本没有竖向减震效果,而在输入地震强度比较小的情况下网架竖向加速度基本没有减小,甚至稍有放大,但随着输入地震强度的增加,网架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逐渐提高;对于网架的竖向位移响应,基础隔震模型在罕遇地震下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后建立了相应大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隔震支座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屈重比取4%~6%时,大跨网架隔震结构具有较小的基底剪力。
许伟志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顾镇媛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竖向地震响应参数优化
采用不同黏滞液的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设计并加工了3个结构参数相同、但采用三种不同黏滞液的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并对该3个黏滞阻尼器进行不同加载频率下的低周往复试验和抗疲劳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得到了相应的等效耗能系数、阻尼系数及阻尼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间隙式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在小位移阶段便可有效耗能;阻尼系数随着黏滞液运动黏度增加而增大,阻尼指数随黏度增加而减小。该3个黏滞阻尼器历经30次往复循环加载,阻尼力均未出现衰减,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Maxwell模型与该黏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
关键词:黏度滞回曲线
某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某高层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河北省唐山市,为提高该结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为了研究采用隔震技术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建立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偏心率和抗风设计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减震系数不大于0.38,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800;罕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有效控制了隔震层变形,各支座均未出现受拉现象,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良好,隔震方案可行。
许伟志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关键词:隔震黏滞阻尼器时程分析减震系数
大跨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有限元模拟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探究大跨隔震结构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水平隔震效果及竖向结构响应,选取54 m跨度的长方形周边支承网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结构原型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全面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水平地震反应远小于非隔震结构;三向地震作用时,隔震结构网架节点最大竖向加速度分布不同于非隔震结构。因此,隔震结构可通过降低水平地震引起的竖向振动,达到减小网架竖向地震响应效果。
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李威威何文俊
关键词:隔震振动台试验竖向振动
高层钢结构考虑长周期地震动的减震加固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考虑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对一高层钢结构进行了减震加固,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日本东京新宿地区一高层钢结构经历了"3·11"地震,其强震观测系统记录到了有价值的加速度时程数据,为使其成为人流密集区域的避难场所,拟进行减震加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基于记录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和时频域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具有明显的远场长周期和长持时特征,其长周期分量持续到300 s后才逐渐衰减;利用Ai分布地震力研究了结构的非线性特征和损伤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存储刚度的静力分析方法进行了减震优化设计;选取了包含记录数据在内的长周期长持时地震动和一般地震动对减震加固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及损伤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地震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高层结构的减震效果更明显,优化后的减震加固方案使结构的振动衰减较快,不仅减小了结构的最大响应,而且有效降低了构件的损伤数量和损伤程度。衡量钢支撑局部屈曲的累积轴向应变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明显大于一般地震动,故长周期长持时地震动对钢支撑局部屈曲影响较大。
杜东升宋宝玺许伟志王曙光
关键词:长周期地震动高层钢结构局部屈曲
考虑两类装配式节点非线性行为的框架结构响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国应用广泛,目前主要按“等同现浇”原则进行设计和结构计算。然而,由节点非线性行为不同引起的结构响应差异不可忽视。该文考虑到两类典型的装配式节点非线性行为与现浇节点的区别,研究了这些区别对框架结构地震响应产生的影响。对于效仿连接节点,由其构造形式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机制,并据此解释了其与现浇节点在试验现象上的差异,提出了两类节点无量纲化的滞回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对于非效仿连接节点,从设计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后张无粘结混合装配预应力混凝土节点的力学行为。研究内容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从结构位移响应、梁柱延性需求、残余变形等方面揭示了装配式框架与现浇框架的差异。该文的研究结果对装配式框架结构在高地震烈度区的应用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许伟志王曙光贲驰宋宝玺李威威
关键词:装配式梁柱节点动力响应
黏滞阻尼器的优化布置及其在高层钢结构加固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阻尼器优化布置是结构减震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通过多次动力响应计算来完成。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结构静力分析确定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快速计算出优化方案的附加阻尼比。将该方法应用于一栋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29层钢结构建筑的减震加固设计中,分析了该建筑的强震观测系统在日本“311地震”中采集到的部分楼层加速度时程数据,并基于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所提方法对结构进行减震加固,得到双向共64个阻尼器的优化布置方案及其附加阻尼比,并通过动力方法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针对长周期及长持时特性的地震波,对减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其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减震优化方案的减震效果明显,结构整体地震反应和构件损伤较非减震方案都大大减小;减震优化方案有效改善了高层钢结构楼层变形不均匀的情况,层间位移角均满足小于1/100的性能要求;通过减震优化后大部分钢支撑和钢梁的塑性率都降低至小于1。
许伟志杜东升笠井和彦王曙光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附加阻尼比
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隔震技术引入为例
2024年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驱动下,土木工程专业亟待转型升级以适应现代工程教育对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新要求。针对传统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上的局限性,此研究聚焦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领域,创新性地引入基础隔震技术作为教学案例,探讨将此前沿技术融入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估,验证了该改革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显示,改革后的毕业设计体系显著增强了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有效激发了其创新思维与实践探索的热情,进而大幅提升了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整体质量。
许伟志王曙光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隔震技术
采用一种预埋件的金属阻尼器中间柱型连接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
2024年
消能减震技术能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消能器的效果依赖其与主体结构的有效连接,目前关于阻尼器与整体结构有效连接设计方法的研究不多。针对工程中金属阻尼器的中间柱型连接形式,本文提出一种带有预埋件的悬臂墙构造,并给出设计方法及其设计要点。为进一步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探究悬臂墙的受力性能,对两个试件开展拟静力单向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臂墙裂缝从预埋件连接处开始发展,最终破坏时墙角及预埋件核心区应力较大,增设暗梁暗柱可较好地提高悬臂墙的承载能力。型钢预埋件配合暗梁暗柱能使悬臂墙在设计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承受较大的设计阻尼力,保证阻尼器充分发挥消能效果。
冯无忌许伟志杜东升戴轶苏王曙光
关键词:金属阻尼器
分阶段耗能摩擦-金属复合型阻尼器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解决普通金属阻尼器在多遇地震下耗能效率低和摩擦阻尼器在罕遇地震下耗能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阶段耗能的摩擦-金属复合型阻尼器(FMCD)。为了考察金属阻尼器耗能材料(LY160和Q235)以及摩擦阻尼器的螺栓扭矩大小(80 N·m和120 N·m)等对FMCD受力性能的影响,制作了4个FMCD并对其进行拟静力循环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止滑机制触发前,摩擦阻尼器工作,耗能效率高;加载位移大于止滑位移后,金属阻尼器工作,阻尼力增大;将摩擦阻尼器的预紧扭矩提升50%,FMCD摩擦阻尼器耗能阶段的峰值荷载和累积耗能分别提高了23%和18%;相较于采用Q235耗能的FMCD,采用LY160耗能的FMCD峰值荷载降低了7.6%,但累积耗能提高了29.9%,极限位移增加了15 mm。
蔡亦杰许伟志任俊奕王曙光王曙光杜东升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耗能能力滞回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