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龙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在三门峡水库影响下黄河有机碳的输送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通在黄河三门峡水文站进行1 a的连续采样分析和调水调沙期间的密集采样分析,揭示了三门峡水库水沙调控对黄河有机碳输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站POC含量与TSS含量同步增加,而DOC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1 a内,DOC和POC含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三门峡站POC年通量为124.8万t,其中调水调沙期间POC输送量约占POC年通量的38%,水库敞泄期间(8~9月)的POC输送量约占POC年通量的60%;三门峡站DOC年通量为7.6万t,其中7~9月DOC输送量约占DOC年通量的52%。
- 张永领董玉龙张东
- 关键词:有机碳黄河碳通量调水调沙
-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集镇小流域和农林复合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过程进行同步监测,比较2种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径流过程及径流中各形态氮素浓度、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镇小流域径流过程与降雨过程迅速响应,径流过程呈现"暴涨暴落"的特点,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径流过程显著滞后于降雨过程,呈现显著的"滞后效应"。(2)集镇小流域总氮(TN)、颗粒态氮(PN)及铵态氮(AN)浓度在径流初期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在小雨事件中氮浓度变化较小,中雨和暴雨事件过程中,初期径流氮浓度较低,中后期逐渐升高,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3)集镇小流域TN、PN、AN迁移过程呈现显著"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5%的径流量平均携带了50%的TN负荷、71%的PN负荷、64%的AN负荷,而农林复合小流域TN、可溶性氮(DN)、硝态氮(NN)迁移体现了一定的"末期冲刷效应",即初期径流中负荷较小,中后期径流负荷较高。
- 杨小林朱波董玉龙花可可
- 关键词:负荷分布
- 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DOC输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小浪底和花园口3个水文站进行每月1次的周期性采样观测以及在调水调沙期间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溶解有机碳(DOC)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正常调度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1:3站的DOC含量分别为1.97~2.71mg·L^-1、1.87~2.76mg·L^-1和2.07~2.93mg·L^-1,并且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2.14~3.32mg·L^-1、2.21~2.84mg·L^-1和2.11~2.84mg·L^-1,并且水库排沙阶段的DOC含量明显高于水库泄水阶段的DOC含量.无论是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还是在调水调沙期间,DOC含量与TSS含量及流量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DOC含量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月一次年3月三门峡站和小浪底站的DOC输送量比较接近,4~7月三门峡的DOC输送量明显低于小浪底站,而8~10月三门峡站的DOC输送量又明显高于小浪底站,表明小浪底水库在8~10月大量拦蓄DOC,而在4~7月又将拦蓄下来的DOC排出水库.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DOC年输送量分别为8.6×10^10、9.0×10^10和9.7×10^10g,其中三门峡站9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22.0%,小浪底站6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7.6%,花园口站7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6.7%.在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输送量占全年DOC输送量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3.8%,而三门峡站DOC输送量仅占全年DOC输送量的3.6%.
- 张永领王明仕董玉龙
-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水沙调控小浪底水库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