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东莞市中药饮片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中药饮片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11例中药饮片的ADRs报告,采集ADRs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涉药物、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最终转归等信息,分析中药饮片所致ADRs的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211例ADRs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42例vs 69例),年龄上>20~30岁分布稍多(47例,占22.27%),而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均匀;经过处置后,治愈的有174例(占82.46%),剩余的也均好转(37例,占17.54%);211例ADRs主要累及消化系统(134例,占63.51%),临床表现为肠鸣、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等,其次为皮肤或黏膜(44例,占20.85%);211例ADRs涉及的药物主要为补虚类(62例,占29.38%),其次为解表类(27例,占12.80%)、活血化淤类(22例,占10.43%)和清热类(20例,占9.48%)。结论:中药饮片虽然是临床上较为安全的药物,但仍有发生ADRs的风险,临床医生在开具中药饮片时有必要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和基本的处理原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37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ADRs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ADRs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其特点和规律。结果:137例ADRs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76∶61),年龄上主要集中在>30~50岁(33例,占24.09%)、>50~70岁(37例,占27.01%)、>70~90岁(35例,占25.54%)3个年龄段;137例患者的ADRs类型主要为一般的(76例,占55.47%)和严重的(42例,占30.66%);137例ADRs患者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133例,占97.08%);137例患者中ADRs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1例,占36.41%)、消化系统(40例,占20.51%)和神经系统(29例,占14.87%);经过处置,137例ADRs患者中治愈的有57例(占41.61%),好转的有76例(占55.47%),有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患者在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不免发生ADRs,尽管经过及时处置多可治愈或好转,但临床仍应加强ADRs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