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告了1例HADH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致死型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MTPD)。患儿生后24 h内起病,以“吃奶少伴心肌酶异常”为主诉在生后第4天转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见精神稍萎靡,反应尚可,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均偏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肢导联低电压;血液代谢筛查提示十四烯酰基肉碱及多种3-羟基肉碱均偏高;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示胎儿HADH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739C>T(p.Arg247Cys)和c.607C>T(p.Arg203Ter,272)]。随访至3月龄,患儿受凉后出现吃奶差、精神差,再入院后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障碍表现,经治疗无效后死亡。致死型MTPD较为罕见,目前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差。对于新生儿期出现不明原因心肌病、低血糖、酸中毒等代谢异常表现,应警惕致死型MTPD可能,新生儿期基因检测可早期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正性肌力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VIS)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患儿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PPHN患儿(胎龄≥34周、入院日龄<7 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及入院12 h内各时间段的VIS值等。比较两组患儿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得出VIS与患儿死亡的独立关联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VIS对PPHN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5例PPHN患儿,其中存活组75例,死亡组30例,病死率28.6%(30/105)。死亡组胎龄大于存活组[(39.1±1.8)周比(37.9±2.0)周],1 min Apgar评分低于存活组[8.0(6.0,9.3)分比9.0(8.0,10.0)分],入院12 h内最低PaO2/FiO2低于存活组[40(30,50)比80(60,100)]。在校正了胎龄、1 min Apgar评分、入院12 h内最低PaO2/FiO2后,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27.8与患儿死亡独立相关(OR=23.055,95%CI 4.885~108.80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预测患儿死亡的截断值为27.8,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0%、90.7%,曲线下面积0.828,约登指数0.607。结论VIS可以作为PPHN患儿死亡的早期预测指标,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27.8的PPHN患儿为死亡高危儿,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