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第3日胚胎质量对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第3日(D3)胚胎质量对冻融囊胚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FB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双囊胚FBT的1 21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囊胚所对应D3胚胎的形态学评分将患者分为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质卵裂胚组、无优质卵裂胚组;根据移植囊胚所对应D3胚胎卵囊球分为双8-细胞(8C)组、单8C组及非8C组,比较各组FBT的临床结局。结果 D3双优质卵裂胚组的胚胎种植率(44.7%)、临床妊娠率(68.3%)及活产率(54.9%)均显著高于D3无优卵裂胚组(34.4%、55.4%、41.1%;P=0.003、P=0.008、P=0.022);D3中双8C组的胚胎种植率(48.2%)、临床妊娠率(71.4%)及活产率(58.8%)均显著高于非8C组(40.1%、61.3%、45.2%;P=0.002、P=0.005、P=0.002),但多胎妊娠率(27.9%)明显高于D3非8C组(19.6%)。结论 FBT的临床结局与其对应D3胚胎质量密切相关,D3优质卵裂胚尤其8C源囊胚临床结局更佳;选择D3 8C来源的单囊胚或D3非优质卵裂胚来源的双囊胚移植,可在获得高活产率的同时,减少多胎妊娠率。
- 史三宝朱杰汪存利杜馨何瑞冰李洋殷慧群姜宏
- 关键词:妊娠率
- 不同稀释介质及方式对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介质及方式对血清雌二醇浓度(estradiol,E2)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血清雌二醇浓度测定,以60例仪器报告结果覆盖线性范围内外的患者血清作为样本,每例等分为若干份,分别使用厂商指定稀释液S0、低值血清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介质,进行手工1∶1及1∶4稀释后上机检测,换算最终浓度;同时每管均设3组平行管取其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厂商指定稀释液S0、低值血清进行组间和组内不同比例稀释后雌二醇的最终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理盐水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雌二醇的最终浓度与原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值血清可作为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高浓度雌二醇的替代型稀释液,而生理盐水则不适宜作为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高浓度雌二醇的稀释介质。
- 李洋何瑞冰曹振毅殷慧群汪存利朱杰姜宏
-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雌二醇
- 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结论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 朱杰姜宏何瑞冰汪存利殷慧群李洋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囊胚移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IVM)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6例不孕患者IVF/ICSI-ET治疗周期中357枚未成熟卵(MⅠ期,217枚;GV期,140枚)进行24h和48h体外培养,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MⅠ期卵24h和48h总成熟率均显著高于GV期卵(分别为59.91%vs.24.29%和72.35%vs.42.86%)(P<0.05);体外成熟MⅡ卵平均每取卵周期可利用胚胎数只有(0.50±0.84)枚,且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同一促排卵周期体内成熟MⅡ卵(P<0.05)。结论 IVF-ET周期中所获未成熟卵经IVM能发育成熟,并具备一定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但相关指标明显低于体内成熟卵,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 李洋何瑞冰汪存利殷慧群朱杰史三宝曹振毅姜宏
- 关键词:体外成熟未成熟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