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珍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福建茫荡山天然黄枝润楠林分空间结构被引量:5
- 2017年
-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等参数分析黄枝润楠天然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1各水平上均有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99,平均角尺度为0.464,平均密集度为0.793.林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群落位于较高级的演替阶段.
- 黄梅珍蔡杨新缪三华许鲁东范胜煌郑德祥吴联杯施晓春
- 关键词:空间结构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
-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物种数量特征及更新规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以福建省顺昌县的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隙面积(A)划定4个等级(A<50 m^2、50 m^2≤A<100 m^2、100 m^2≤A<150 m^2和150 m^2≤A<200 m^2)的样地,并以非林隙样地为对照,对林隙和非林隙的乔木层、灌木层和灌草层中的物种分布、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林隙和非林隙中主要物种的数量特征和更新响应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天然林林隙和非林隙的乔木层分别有54和35种植物,共有种28种;灌木层分别有61和37种植物,共有种29种;灌草层分别有72和49种植物,共有种37种。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种类的重要值及灌草层各种类的密度看,林隙和非林隙中的优势种类均为闽粤栲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等,且林隙和非林隙间各优势种类的重要值差异不明显,其中,闽粤栲的重要值和密度均位居第一。从林隙和非林隙间各优势种类的重要值差值看,林隙的主要优势种类(如闽粤栲和木荷等)对林隙更新响应不明显,而其他种类对林隙则有强烈或中等的正、负更新响应,且在不同林层间有差异。从平均更新密度看,林隙面积对各优势树种的更新有一定影响,其中,林隙面积在150~200 m^2时闽粤栲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平均更新密度最大,林隙面积在100~150 m^2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和黄毛润楠(Machilus chrysotricha H.W.Li)的平均更新密度最大,但在不同面积林隙间各树种的平均更新密度无显著差异(P=0.867)。研究结果说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中,对林隙更新响应不明显的种类较易成为林分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但林隙面积对树种的更新密度没有明显影响;从林隙到林冠的发育过程中,闽粤栲始终处于该林分的优势地位。
- 郑德祥蔡杨新许鲁东范胜煌吴联杯施晓春钟兆全黄梅珍
- 关键词:林隙优势树种
- 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林隙边缘效应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林隙对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边缘效应,为闽粤栲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线及样方调查法对闽粤栲天然林林隙样地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计算边缘效应强度值,分析不同面积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变化趋势。【结果】用物种多样性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D为0.796~1.711,平均值为1.124;用生态优势度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C为0.327~1.444,平均值为0.818。不同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ED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1.219)>0~50 m^2(1.179)>100~150 m^2(1.068)>150~200 m^2(0.969)。边缘效应EC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0.692)<0~50 m^2(0.752)<100~150 m^2(0.920)<150~200 m^2(0.977)。【结论】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的边缘效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闽粤栲天然林林隙边缘区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优势度的作用,总体表现为边缘效应的正效应。面积为50~100 m^2的林隙其边缘效应强度ED最大,EC最小,表现出最强烈的边缘效应,而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边缘效应逐渐减弱。
- 蔡杨新黄梅珍许鲁东范胜煌郑德祥吴联杯钟兆全
- 关键词:闽粤栲天然林林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