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炯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寻找“最适宜”的照护:长期养老照护抉择及其合理化——以失智症照护为例
- 2022年
- 理想的长期照护是家庭成员基于“爱”与责任等提供最好的居家照护。然而,照护负担与家庭伦理责任要求,使得家庭照护者常常陷入照护与道德的双重困境。长期居家照护的经历,让家庭照护者痛苦不堪,老人也并没有获得好的照护,因而不少家庭开始寻求机构照护。家庭照护者在不断的机构选择和照护摸索中慢慢降低期待,从寻求“理想的照护”到“足够好的照护”,再到现有经济社会条件下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照护”。在此过程中,家庭照护者也不断合理化这样的选择:老人进入机构后,家庭照护者仍然提供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延续性照护,既照护了老人又能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身心负担,合乎家人之情;从期待“随侍在侧”到强调“生活质量”,从“生活照护”转移到“情感照护”,合乎孝之理。通过合理化过程,机构提供专业照护和家属提供情感照护的共同照护模式也被认为是现有选择中“最适宜”的照护。
- 李海燕涂炯
- 未完成的突破:医学社会学的国际研究及本土发展被引量:2
- 2019年
-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医学社会学研究的梳理,总结了不同社会环境下医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及研究议题。相较于国外医学社会学的成熟发展,国内医学社会学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学科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相关研究需要结合具体时空情境和多元研究方法,揭示社会阶层结构与健康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理解医疗活动的社会意义,厘清医疗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进而发展出植根于本土的医学社会学理论。对于目前国内复杂多变的医疗形势和健康问题,医学社会学的研究潜力有待挖掘。
- 涂炯张纬松
- 关键词:医学社会学本土化
- 食管癌患者的身体、自我与身份被引量:15
- 2017年
- 基于对G市Z医院21位食管癌患者的访谈、互动和追踪调查,从食管癌患者发现疾病和治疗的历程来看他们的病痛体验,尤其是食管癌切除术前后的经历,研究食管癌及其治疗给患者身体、自我和身份带来的影响。作为治疗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不但无法治愈患者身心的痛苦,有时反而使患者身体和生命历程进一步遭到破坏。癌症治疗不仅需要把患者身体当作整体来对待,更需理解身体变化与自我和身份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从"以身体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涂炯钟就娣
- 关键词:食管癌患者
- 移动传播时代社会支持的重构:以抖音平台癌症青年为例被引量:26
- 2019年
- 本文基于对抖音平台多位癌症青年的网络访谈及线上观察,发现因患癌而遭遇传统社会支持断裂的病人,更易于使用互联网平台来重构社会支持。患癌青年通过流动空间里的自我呈现与虚拟网络里的即时互动,获取去剥夺感的情感关怀、身份重构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非互惠性的物质酬赏和治疗帮助,从而让陌生人的边缘性支持转化为生活世界里的核心支持。但网络世界的复杂性、流动性与虚拟性,使得这种新型社会支持面临着支持链条脆弱易断、支持动机善恶难辨、支持生态非可持续等诸多挑战。
- 涂炯周惠容
- 关键词:社会支持身份建构
- 在失控与控制之间:新技术嵌入下青年人的日常健康实践被引量:13
- 2019年
- 本研究考察了健康与健身类APP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及意义。青年群体在所面临的独特社会处境和压力之下,选择APP来实现对身体与生活的控制和平衡。APP进行"身体教引"辅助青年人管理身体与生活,其扩展使用者的社交网络,再嵌入社会关系,还成为个体完善自身的"自我技术"。但APP既是问题的解决手段,也是问题的制造者。其从实现预定目标的辅助性工具变成了形塑观念、刺激消费的工具,给青年人制造出新的焦虑与不确定性。
- 涂炯王瑞琳
- 关键词:焦虑青年
- 人类学、医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访凯博文教授被引量:4
- 2016年
- 哈佛大学凯博文教授以自身的学术研究经历为线索,介绍了人类学与医学的结合、医学人类学的发展、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和世界大学中的位置等。凯博文教授提及医学人类学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当前人类学学科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对当下世界大学的走向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最后凯博文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从事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了建议,指出人类学学者应加强合作,扩大在专业外的影响。
- 涂炯张文义凯博文程瑜
- 关键词:医学人类学民族志医学人文
- 中国安宁疗护本土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2024年
- 安宁疗护作为一项新的医疗实践引人当下中国医疗体系,为何在过去十多年间尽管遭遇本土化困境,却依然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嵌入”和“互构”两个概念来分别呈现中国安宁疗护本土化实践中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动力,提出安宁疗护实践不仅受到中国的社会、文化、医疗体系的肘,而且随着本土化过程的推进,逐渐开始与现有制度和医疗实践互相影响、互相建构。这种“互构”正是过去发展的动力,而未来的发展仍需要基于这个认识进一步发掘本土资源,也呼吁制订更加符合发展需求的政策和制度。
- 涂炯梅笑
- 关键词:安宁疗护本土资源本土化实践本土化发展
- 居穗非洲人健康状况及对中国医疗服务评价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居穗非洲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对中国医疗服务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针对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共收集非洲人调查问卷330份。问卷采用13种不同语言版本的电子问卷,由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平板自填完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0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1.2%;57.9%的人在华累计居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认为身体健康差者占6.1%;在华期间有过健康问题者占10.6%;在华有医疗保险者占32.7%;5.1%、38.5%和56.4%的调查对象对中国医疗服务的总体评价分别为差、一般和好。在华累计居留时间较长者认为自身健康差的可能性较大(OR=3.37,P <0.05);完全不懂中文的人在华期间有过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较小(OR=0.24,P <0.01);婚姻状况(OR=7.33,P <0.01)、签证类型(OR=5.19,P <0.05)、参加过在广州的商会/同乡会(OR=3.29,P <0.05)、在华接受过教育(OR=4.05,P <0.05)是居穗非洲人对中国医疗服务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可以预期未来来华的非洲人数量有增长的趋势。因此,来华非洲人的在中国的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容忽视,亟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服务模式的探讨。
- 热米娜.买买提江吴亚南何强生涂炯梁玉成顾菁郝元涛
- 关键词:非洲人
- 医患沟通中的话语反差:基于某医院医患互动的门诊观察被引量:18
- 2018年
- 医患互动中的话语使用会影响医患间的沟通。医患之间结构化的会话模式、话语体系的差异、表达方式的不匹配等,造成了双方沟通的障碍。医患间话语冲突的背后,是医患权力的不对等,以及由这种权力关系所决定的两种对话模式和对话逻辑:支配性对话模式和平等性对话模式张力中,支配性对话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效率性对话逻辑与理解沟通性对话逻辑张力中,效率性对话逻辑占据支配地位。中国医生侧重支配性对话模式和效率性对话逻辑,与他们的角色压力具有内在关联,这种压力来源于医疗场域的制度安排。
- 涂炯亢歌
- 关键词:医患互动话语体系
- 患者“自主权”再思考——基于G市Z医院癌症患者的疾病告知实践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医疗实践中,广泛存在着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被隐瞒病情的现象。本项研究分别从医生、家属和患者三方的视角和立场来展示疾病告知场景的微妙张力,并反思中国医疗实践中患者“自主权”的概念。首先,疾病告知和自主权具有社会建构属性,是由嵌入在中国医疗场域中的一系列因素,如医疗体制与政策、医患关系、医生的主观态度等共同塑造的。其次,在疾病告知的实践中,“家庭”往往是分裂的,患者与家属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中国疾病告知实践中的症结并非自主权主体由患者转移到家庭,而是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由患者移交给了家属,而“家属”并非“家庭”,不一定能代表患者的最大利益。最后,自主权概念中的“知情权”与“决策权”存在分离。不少患者在被剥夺了知情权的同时,不断试图做出有关自己身体和健康的决定;而另一些患者在知晓自己的病情、预后和治疗选择后,依然无法进行自主决策。嵌于医疗体制和家庭关系中的疾病告知和自主权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包含着患者、家属和医生在病程中的不断协商、斗争和妥协。
- 涂炯梅笑
- 关键词:自主权医学社会学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