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然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形成的客观逻辑被引量:5
- 2018年
- 大型工程的选址、修建与运营可能会产生客观风险。这些客观风险包括安全风险、利益风险与信任风险。大型工程附近居民对这些客观风险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观认知,从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意向。这些客观风险共同构成了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客观基础,这也是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逻辑前提。把握大型工程的客观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工程附近居民对于风险的主观认知,可以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的放矢。对于提升居民接受度,确保工程顺利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 胡象明刘浩然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
- 敏感人:一项分析邻避效应的人性假设被引量:10
- 2017年
- 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往往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邻避效应相关理论也是如此。但邻避效应这一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局限性,需要构建出符合中国经验的概念体系。为了实现从邻避效应到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概念转化,需要构建起其所依托的人性假设。敏感人假设基于民众对安全性因素、利益性因素和合法性因素的风险感知,依据风险感知和行动方式可以将敏感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敏感人假设为未来的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 胡象明刘浩然
- 关键词:人性假设
- 利益满意、安全忧虑对敏感性工程支持度影响——基于合法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 2019年
- 遵照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要求,构建敏感性工程周边居民利益满意、安全忧虑、支持度与合法感知的中介模型与相关假设。通过对494个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工程周边居民的利益满意、合法感知对支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安全忧虑对于支持度具有负向的影响;合法感知在利益满意与支持度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合法感知在安全忧虑与支持度之间不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眼于对民众在利益、安全和合法三个方面的认知进行调查会更加有效。
- 刘浩然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中介效应
- 中国式邻避治理的整体性与类型化思维的系统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以155条文献数据为样本,利用系统性综述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既有邻避治理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既有研究呈现出"过程式"的整体性治理逻辑与"倾向性"的类型化治理逻辑相结合的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下,整体性与类型化治理思维交织的二维治理框架可以为新兴邻避问题的治理提供指导和借鉴。类型化治理思维不刻意强调分类,而是聚焦邻避问题的核心特性,对症下药,进而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 胡象明杨正刘浩然
- 关键词:整体性类型化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视角下的大格局扶贫政策:内容与趋势被引量:3
- 2018年
-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生产力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必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由于人民群众需求的提高,贫困人口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贫困的内涵被赋予新的特征,因而有必要构建扶贫政策内容的新格局,即对个人贫困、家庭贫困和地区贫困进行系统扶贫,对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进行统一扶贫,对经济贫困、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进行综合扶贫,以形成一种大格局的扶贫政策。这一扶贫政策具有精准性、大局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依据这一政策的内容格局和基本特征,我们大致可以预测这一政策的发展趋势。
- 胡象明刘浩然
-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贫困扶贫共同富裕
- 民众信任因素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的影响——以机场建设项目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将信任因素细化,搭建起民众信任因素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94个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民众对技术的信任、政府决策的信任、专家的信任以及承建商的信任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民众对这四个对象的信任因素在其内部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距离因素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具有负向的影响。通过对"信任图谱"的勾勒,可以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降低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等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 胡象明刘浩然
- 关键词:信任
- 精神扶贫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6
- 2019年
- 贫困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两种。精神贫困可以界定为由于意愿、能力和经历等因素,贫困人员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等制度供给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贫困人员不愿脱贫、不能脱贫和不信脱贫。对此,可以从脱贫意愿、脱贫能力和制度供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探讨精神贫困问题。
- 刘浩然胡象明
- 关键词:精神贫困精神扶贫
- 公共行政学视野下官僚制理论的批判与启示被引量:4
- 2017年
- 官僚制理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说的基本理论。官僚制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分工来保证组织效率。对官僚制的阐释、批判与修正几乎贯穿着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史。从新公共行政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公共管理,学者们围绕着官僚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批判,认为官僚制禁锢效率、忽视公正、背离民主等。在对官僚制的批判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历史和现实贡献。对官僚制理论批判与启示的梳理,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胡象明刘浩然
- 关键词:官僚制公共治理公共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