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强
- 作品数:2 被引量:62H指数:2
- 供职机构:滕州市农业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淮北片小麦参试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以2006-2015年黄淮北片小麦参试品种(系)主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统计数据为材料,研究该时间段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实施高产育种提供借鉴。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穗粒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对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但其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分析结果和黄淮北片生态特点及种植条件,小麦育种重点应为:大幅度提高千粒重,可提高到50 g左右,维持群体穗数600万~650万/hm^2,适度增加穗粒数,可增加到38~40粒。
- 高国良陈贵菊王福玉刘兴强王秋云尹逊利
-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 不同耕作条件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被引量:53
- 2007年
- 为了给干旱区春小麦耕作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CT)、秸秆还田(CS)、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覆盖(NTS)四种耕作模式对干旱区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模式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S"型曲线增长,均在开化后30 d达最大值,且在CS、NT和NTS处理下总干重最大值分别比传统耕作(CT)高15.40%、24.58%和35.1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在整个籽粒形成期内总干物质增加速度表现为NTS>NT>CS>CT;与传统耕作(CT)相比,CS、NT和NTS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分别提高了14.68%、31.57%和45.92%。处理NTS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进一步分析表明,NTS产量提高的原因是由于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收获指数增加,使籽粒所占的百分率得以提高。另外,免耕覆盖能增大春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
- 孟凡德马林石书兵郭飞刘兴强朱军毛吉贤刘正兴
- 关键词:春小麦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