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皓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杂交
  • 2篇扇贝
  • 2篇同工酶
  • 2篇盘鲍
  • 2篇皱纹盘鲍
  • 2篇栉孔扇贝
  • 1篇电泳
  • 1篇多态性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遗传标记技术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育种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杂交子代
  • 1篇杂交子一代
  • 1篇杂色鲍
  • 1篇生化遗传
  • 1篇生化遗传分析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5篇李太武
  • 5篇郭皓
  • 3篇苏秀榕
  • 2篇孙修勤
  • 2篇杨文新
  • 2篇宋林生
  • 2篇刘艳
  • 1篇相建海
  • 1篇王志铮
  • 1篇贺静静
  • 1篇刘兵
  • 1篇史西志
  • 1篇杨志彪
  • 1篇王梦前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日栉孔扇贝杂交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7
2002年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的两组杂交子代群体的 1 4个位点 2 4个等位基因。将它们各自的自交子一代作为亲本的参照组 ,对这四组子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四组群体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 ,但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有所不同。统计结果表明 :杂交群体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自交群体的遗传变异。四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 (P 99)分别为 3 6 3 6%(CP中自交组)、3 0 77% (JP日自交组 )、3 0 77% (JFCM日雌中雄杂交组 )、3 0 77% (JM CF日雄中雌杂交组 ) ,平均杂合度观测值 (Ho)分别为 0 1 2 73 (CP)、0 1 0 5 5 (JP)、0 1 5 3 6(JFCM)、0 1 72 7(JMCF) ,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Ae)分别为 0 73 1 8(CP)、1 671 8(JP)、1 695 5 (JFCM)、1 692 7(JMCF)。杂交优势已初步显示出来。
李太武孙修勤刘艳李春茂郭皓
关键词:栉孔扇贝杂交子代同工酶杂交育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选用 2 0条能产生清晰可重复扩增产物的随机引物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了RAPD分析 ,共检测到 2 1 3个位点 ,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各群体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群体遗传杂和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多态比例分别为 43.66%、5 3 0 5 % ,2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 0 .1 5 5 7、0 .1 686。结果表明皱纹盘鲍与杂色鲍的亲缘关系较远。
李太武杨文新宋林生苏秀榕杨志彪郭皓
关键词:皱纹盘鲍杂色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海水贝类
皱纹盘鲍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对皱纹盘鲍的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并对二者组织学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鲍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许多血窦组成,属于开管式循环,血液由血浆和3种不同形态的血淋巴细胞构成.鲍的排泄系统主要由左右2个肾脏组成.肾脏呈囊状,由肾脏壁和肾实质构成,而肾脏壁由围心腔壁延伸而成,与围心腔壁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肾小管是肾实质的主要功能结构,由一层腺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之间充满血窦.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组织结构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杨文新苏秀榕李太武郭皓
关键词:皱纹盘鲍排泄系统
链状亚历山大藻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2009年
为了筛选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的发光相关基因。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共获得500个克隆,通过基因PCR初步筛选表明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集中在250~1000bp,随机挑选10个阳性克隆进行双向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有2个克隆基因片段与已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荧光素结合蛋白和羧化酶/加氧酶,另有8个克隆基因片段在GenBank中未查找到相应的同源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序列。这些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基因,阐明其发光机理及建立特异甲藻的新型检测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史西志刘兵贺静静王梦前郭皓苏秀榕李太武
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抑制消减杂交
栉孔扇贝六种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被引量:25
2002年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自然种群的6种同工酶 (MDH、ADH、G 6 PDH、IDH、GDH、ME)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基本酶谱 ,对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了 1 8个座位 2 8个等位基因并对其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两种群各自具有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及特征谱带 ,可将其作为栉孔扇贝亚种间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并为系统分类及贝类学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王志铮李太武刘艳孙修勤郭皓李春茂宋林生相建海
关键词:栉孔扇贝同工酶生化遗传分析GDHMDHAD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