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清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 中国地质调查局舟山海洋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展与成果被引量:2
- 2022年
-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东部,为中国第一大群岛。该区域海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海岛间最大水深达120 m。水动力环境复杂多变,最大潮差约8 m,特别是受多岛环境影响,潮流场复杂多变,最大瞬时潮流流速近5 m/s,受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显著。同时,该区域也是巨量长江入海物质运移的必经之路,陆海相互作用强烈。研究区海底滑坡、海底侵蚀、海底浅层气等相关的海洋地质灾害问题多发、频发。
- 段晓勇印萍曹珂谢永清
- 关键词:海洋地质灾害海底地形海底滑坡
- 舟山沈家门海域悬沙输运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对舟山沈家门海域水文泥沙观测站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了区域悬沙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各站位单宽净输沙量和输运方向进行了计算,揭示了海域悬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受长江、钱塘江等大河泥沙注入和周边岛屿物质输入影响,海域悬沙浓度较高;平面分布上,悬沙浓度有从东北向西南减小趋势,位于莲花洋的C1站位浓度最大,峙头洋C4站位悬沙浓度较小;悬沙浓度垂向上随水深的增加,逐渐升高;在涨、落潮流的影响下悬沙起动、悬扬、沉降、落淤,浓度随潮流流速变化具较高的相关性;通量机制分解计算表明海域悬沙输运以平流输沙项为主导,单宽净输运率大潮期大于小潮期;总体上,泥沙输运有沿水道走向离岸向海运动趋势。
- 董超陈俊兵谢永清王建强陈选博
- 关键词:悬沙
- 浅层气演化过程海洋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模拟分析
- 2022年
- 为分析评价二维及三维海洋电阻率法对海底沉积物中含气区域扩张演化过程的监测能力,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实地地震调查、钻孔及电测井资料构建海底沉积物含气区不同演化阶段的二维和三维地电模型,通过正、反演计算分别模拟二维水下走航式海洋电阻率法和三维水下固定式海洋电阻率法的监测过程,对计算理论剖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二维水下走航式海洋电阻率法模拟监测效果良好,含气区顶界轮廓特征反映清晰,整体分布范围划分准确,对含气区扩张范围的表征能力良好,并且能够实现含气区气量分布的定性分析;三维水下固定式海洋电阻率法对含气区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反映效果佳,且能够同时实现含气区横向、纵向以及垂向演化过程的全方位监测;二维及三维海洋电阻率法对含气区水平方向上的监测能力优于垂直方向,对含气区顶界的监测能力优于底界.
- 孙浩孙计同吴景鑫郭秀军谢永清谢永清
-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气体监测技术数值模拟
- 舟山朱家尖西南涂海域沉积环境和冲淤演变
- 2017年
- 结合朱家尖西南涂围垦规划,通过对所处滩涂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地质地貌调查,水深地形测量、表层沉积物采样与分析,利用历史图件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等研究手段,结果表明:海域沉积物以粉砂物质为主,沉积环境可划分为E-Ⅱ、E-Ⅲ、D-Ⅲ三个区;受区域落潮流优势流、波浪以及水道内纵轴横向环流等动力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2006~2012年区内潮滩近岸侧冲刷,冲刷幅度130cm·a^(-1);远岸侧淤积,平均淤积幅度90~100cm·a^(-1);区内淤积量大于冲刷量;自2012年以来,区内呈微弱淤积趋势,断面平均净淤积量小于10cm·a^(-1)。
- 董超谢永清陈选博彭伟徐喆
- 关键词:沉积环境冲淤演变
- 舟山群岛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舟山群岛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众多的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舟山群岛局部海域采样、测试,初步分析了舟山群岛海底表层沉积物特征,指出研究海域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少量砂质粉砂,极少量的砂;同时指出了研究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的3个沉积聚集区。
- 章卫星肖志伟谢永清
- 关键词:舟山群岛表层沉积物
- 浅层气中甲烷浓度原位检测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1
- 2022年
- 为实现浅层气中甲烷浓度的原位检测,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防水透气膜技术和非色散红外气体检测技术的浅层气甲烷浓度原位检测装置。研究选用孔径小于50μm的多孔陶瓷及PTFE材料的防水透气膜构成泥水气分离结构,实现对环境浅层气的提取。通过对非色散红外气体检测技术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甲烷传感器的浓度检测模型,并采用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处理。在搭建的模拟高水压实验平台上进行装置的防水消压实验,结果证明,在高压环境下装置仍旧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模拟实验与实地浅层气探测实验的数据记录分析表明该装置甲烷浓度检测误差小于1%,响应时间小于40 s,具有防水、稳定、精确的优点,适用于浅层气中甲烷浓度的原位检测,满足相关研究工作的需要。
- 陈向阳陈俊兵谢永清贾生尧王先贺李青
- 关键词:浅层气
- 杭州湾沉积物中甲烷的垂向分布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近海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和海洋地质灾害因素,研究近岸海底沉积层中甲烷气体的赋存特征,可为海底浅层气的灾害防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等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杭州湾YS3、YS4、YS6和YS7四个沉积物钻孔(长约60 m)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层中CH4气体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YS3和YS6孔均存在一个含甲烷气层,分别位于海底1.5~22.5和8~42 mbsf,而YS4和YS7孔均存在两个含甲烷气层,分别位于约5~11和23~47 mbsf。四个钻孔中甲烷主体埋藏于粉砂和黏土为主的沉积层中,CH4最高含量分别为5.66、1.73、1.96和2.12 mM,均为CO_(2)/H_(2)还原途径生成,生成后在海底原位沉积层中甲烷的扩散迁移和厌氧氧化作用达到了动态平衡。沉积物孔隙度、黏土含量、有机碳含量、沉积速率等是海底甲烷的含量、分布层数、分布深度和赋存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李凤段晓勇贺行良张媛媛印萍谢永清杨磊董超
- 关键词:甲烷垂向分布沉积物
- 一种用于海底浅层气探查和取样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底浅层气探查和取样的装置,包括套管,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取样筛管,取样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头,取样筛管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取样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套管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管,对接...
- 谢永清杨娇娇陈俊兵杨磊李昂
- 文献传递
- 杭州湾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内的碳循环被引量:4
- 2020年
- 杭州湾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浅层生物气,作为温室气体CH4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甲烷厌氧氧化(AOM)及相关碳循环过程,对正确评估浅层生物气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YS6孔柱状沉积物孔隙水、顶空气等地球化学参数的测试分析,基于质量平衡和碳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利用"箱式模型"定量研究了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内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SMTZ位于海底约6~8 mbsf沉积层,其内部碳循环过程除了包含有机质的硫酸盐还原(OSR)、AOM和碳酸盐沉淀(CP)反应外,还隐藏存在"AOM生成的溶解无机碳(DIC)"产甲烷反应(CR),反应速率分别为9.14、7.42、4.36、2.72 mmol·m^-2·a^-1,而有机质降解产甲烷反应(ME)未发生。各反应对SMTZ内孔隙水DIC的补充贡献率为OSR>AOM>ME,而对DIC的消耗贡献率CP>CR。深部含甲烷沉积层向上扩散而来的CH4并不是驱动SMTZ内部SO42-还原的唯一电子供体,CR和OSR反应亦是导致进入SMTZ内硫酸盐扩散通量大于甲烷的重要因素,且SMTZ下边缘沉积层出现明显的13CH4亏损亦与CR反应有关。本研究认为,定量评估海底沉积物中AOM作用的相对强弱时,SMTZ内可能存在的"隐藏的"产甲烷作用(如CR、ME等)不能忽视。
- 贺行良谭丽菊谭丽菊印萍段晓勇杨磊印萍谢永清
- 关键词:箱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