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庆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对流云
  • 1篇滴谱
  • 1篇云滴谱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微物理
  • 1篇微物理过程
  • 1篇物理过程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孙继明
  • 2篇王永庆
  • 1篇牛生杰
  • 1篇雷恒池
  • 1篇徐戈
  • 1篇周碧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冻滴微物理过程的分档数值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霰和冻滴是深对流降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二者密度差异造成的不同下落末速度必然会导致云微物理过程的变化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的改变。我们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二维轴对称对流云全分档模式的基础上,将水成物粒子从34档增加到40档,修改了霰和雪的密度,加入冻滴分档处理的微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包括液滴、冰晶、雪、霰和冻滴更为详细的云微物理分档模式。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一次理想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了改进模式与原模式模拟的云微物理量场以及水成物粒子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由于冻滴的产生,较大的下落末速度导致在云内-3°C至-8°C较早地出现了冻滴,并造成了大量的冰晶繁生。(2)冻滴形成前期,液态水中心区域位于垂直上升速度大值中心上方,形成液态水累积区;冻滴形成期,液态水累积区位于0°C层以上,雨滴冻结生成冻滴,霰与半径大于100μm的液滴碰并生成冻滴;冻滴增长期,在垂直上升气流的支撑下,冻滴碰并过冷水增长,导致冻滴含量增大,液态水含量减小。因此,改进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冻滴的形成过程,可以将该分档处理的微物理方案耦合到三维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中,更深入地研究强雷暴风切变在冰雹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徐戈孙继明牛生杰周碧王永庆
关键词:对流云
海洋浅对流云滴谱演变的观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更好地分析云滴谱演变特征,结合垂直速度和液态水含量,采用总体平均统计和个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加勒比海域开展的海洋浅对流云降雨观测试验(RICO)中3个架次(rf06、rf10和rf13)的滴谱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底以上500m左右的范围内,主要以云滴的凝结增长过程为主;在1km以上高度附近,雨滴粒子开始出现,成为云滴粒子向雨滴粒子转化的敏感区域;在对流云的上部,雨滴粒子随高度逐渐增多,直径较小的云滴粒子的数密度变化差异较大;云粒子谱型与环境动力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处于蒸发过程时,直径小于40μm的云滴粒子会迅速减少,处于凝结过程时,直径在10μm附近和30μm附近的粒子会有双峰谱型出现,对应着云凝结核的活化和小云滴粒子的凝结增长。
王永庆孙继明雷恒池
关键词:云滴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