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障
  • 2篇切割术
  • 2篇白内障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切割
  • 2篇玻璃体切割术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软壳技术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前段玻璃体切...
  • 1篇前段玻璃体切...
  • 1篇前房
  • 1篇浅前房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密度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角膜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王永成
  • 2篇陈彬川
  • 2篇宋新志
  • 1篇李佳佳
  • 1篇徐一帆
  • 1篇李帅飞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防盲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改良软壳技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软壳技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9例(2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改良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膜,观察术中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及角膜情况。结果 2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顺利;无瞳孔缩小、巩膜塌陷、后囊膜破裂、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发生;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22眼(78.9%),视力不变7眼(21.1%);术后1周内8眼(27.6%)出现一过性高眼压,5眼(17.3%)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后囊膜混浊4眼(13.8%),行YAG激光治疗;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9.81±3.07)%。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改良的囊袋内软壳技术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膜,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永成陈彬川李帅飞宋新志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23G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在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34眼)ECD<1000 mm-2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分为联合手术组和Phaco组。联合手术组16例(19眼),行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14例(15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 d、1周及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ECD,观察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 d,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及1周,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联合手术组以1级角膜水肿为主,Phaco组以2级角膜水肿为主,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0 d,小于Phaco组的4.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86±0.76)%,低于Phaco组的(13.3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好,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术后角膜水肿轻,早期视力恢复快,适用于浅前房低ECD白内障患者。
宋新志陈彬川王永成李佳佳徐一帆
关键词: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