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海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连贯
  • 1篇德勒兹
  • 1篇隐喻
  • 1篇语用隐含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主体
  • 1篇散文翻译
  • 1篇诗歌
  • 1篇主义
  • 1篇资本主义
  • 1篇连贯重构
  • 1篇翻译
  • 1篇阿尔都塞

机构

  • 3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3篇谢海燕
  • 1篇刘娟
  • 1篇何卫华

传媒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诗歌中的隐喻连贯被引量:1
2009年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它构建了诗歌的灵魂。同时,隐喻以其特有的方式从词、句、段三个方面构建了诗歌的语篇连贯,这种连贯性也正好证实了隐喻和人的理解过程是相互促进的。
谢海燕刘娟
关键词:隐喻诗歌连贯
“一千种政治主体……”
2009年
本文假定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国家装置也可以进行主体召唤,并对这一假定所产生的重要理论后果进行了考察。在德勒兹和瓜塔里的理论体系中,国家和非国家构型共存于永久的相互作用的场域,国家作为"思想"的产物,其出现的目的就是要对后者进行捕捉和禁锢。然而,事实上,在任何的、包括资本主义体制之中,权力流或解辖域化力量永远不可能被完全管制,同样,系统的协同也不可能得到维持。协同的系统性缺失使得"不规则"更容易得到容纳,从而也为新的建立在独特性力量之上的政治主体提供基础。这一推论将会影响到现实政治,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的国家改革或革命而言,能够并应该形成一种可替代性的、非以国家为中心目标的政治筹划。最后,本文的结论是只有"非克分子的"和"非树状"的政治知识才能真正带领我们超越资本主义。
肯尼斯·苏林何卫华谢海燕
关键词:阿尔都塞政治主体资本主义
散文翻译的语用连贯重构
2008年
文章以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的观点为出发点,探讨了语用连贯在散文译作重构中的意义。并以《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的两种英译文为实例,对比分析了原作语用隐含意义如何在译作中重现,进一步揭示了语用连贯对于译者正确传达原作语用信息并进行翻译再创造的重大意义。
谢海燕
关键词:语用隐含散文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