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晓晗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海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的临床特点(附两例报道)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LE)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报道两例确诊LGI-1抗体阳性LE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及分析。结果:两例均为中老年男性,隐袭起病,亚急性进展,临床表现以近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口周及四肢不自主运动为主,1例无低钠血症,1例伴低钠血症但可纠正。血及脑脊液LGI-1抗体均(++),影像学提示双侧颞叶海马区受累,经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后均预后较好。结论:LGI-1抗体阳性LE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可逆,能显著改善预后。
- 甄晓晗
- 关键词:边缘性脑炎自身抗体不自主运动
- 川芎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川芎多糖(LC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5 mg·kg^(-1)·d^(-1))和LCPS高(200 mg·kg^(-1)·d^(-1))、中(100 mg·kg^(-1)·d^(-1))、低(50 mg·kg^(-1)·d^(-1))剂量组;术前15 d给药,灌胃给药1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川芎多糖对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HMGB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CPS预处理能够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并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与模型组比较,LCPS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性及TNF-α、IL^(-1)β水平并降低MDA含量(P<0.05);各剂量LCPS组大鼠脑组织HMGB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LCPS具有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LCPS抗氧化应激、抗感染及抑制HMGB1蛋白表达有关。
- 赵玉陆连第甄晓晗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脂联素(AD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检测77例ACI患者(CI组)(发病<48 h和第10 d)及54例正常对照者(NC组)ADP、结构型NOS(c NOS)、诱生型NOS(i NOS)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两组CAS情况。CI组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CI组发病<48h和第10d及NC组ADP、NOS差异显著(P<0.05,P<0.01),CI组及NC组CAS发生率、不稳定斑块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P<0.01)。CI组ADP差值与颈总动脉IMT独立正相关(β=0.129,P=0.049),发病<48hc NOS与颈总动脉IMT及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独立负相关(β=﹣0.032,P=0.006;β=﹣0.218,P=0.005)。结论 ACI患者发病早期ADP及c NOS降低,i NOS升高,且均有明显动态变化。CAS与CI密切相关,且不稳定斑块与CI关系更密切。c NOS水平随CAS及CI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可反应CI的病情。
- 甄晓晗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
-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现状与新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近年来,由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基因变异、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发病率亦随之增多。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
- 甄晓晗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
- 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以及各临床分期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确诊TBM患者进行头颅CT与MRI检查,其中71例同时行头颅MRI增强检查,28例行脊髓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将85例患者进行分期,分析各临床分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85例患者中,Ⅰ期患者25例,Ⅱ期34例,Ⅲ期26例。最常见的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等。Ⅰ期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进入Ⅱ期和Ⅲ期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偏瘫等表现。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脑梗死。其中Ⅰ期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的炎性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出现基底部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头颅CT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29.41%,其中Ⅰ期为4.00%,Ⅱ期为29.41%,Ⅲ期为53.85%。头颅MRI异常者54例,阳性率为63.53%,其中Ⅰ期为48.00%,Ⅱ期为64.71%,Ⅲ期为76.92%。头颅增强MRI异常者58例,阳性率为81.69%,并可发现头部CT和MRI平扫阴性的病变15例。脊髓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异常者10例,阳性率为35.71%。结论TBM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头颅MRI能够清楚显示TBM各种颅内病变表现,且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联合增强MRI可以显著提高TBM检出率,有利于TBM的早期诊断。
- 甄晓晗李瀛李瀛
- 早期营养干预对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营养干预,分析不同营养干预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88例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营养筛查;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鼻饲营养干预组及口服+静脉营养干预组。结果 88例患者入院时NRS2002评分平均(3.40±1.16)分,其中64.8%患者NRS2002评分≥3分。52例患者早期(入院24h内)鼻饲行胃肠内营养干预,36例患者拒绝鼻饲,给予口服及静脉营养干预,干预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干预前均有提升,但口服+静脉营养干预组住院时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较鼻饲组高。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风险高,尽早实施营养干预可减少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李倩赵玉刘媛陆连第王义义甄晓晗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困难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