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的康复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的康复设备,涉及到神经外科康复设备领域,其包括轮椅,所述轮椅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主轮轴和辅助轮轴,所述主轮轴和所述辅助轮轴上分别安装有驱动轮和从动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主动防护机构、扩展保护机构...
- 王栋侯博儒樊晨龙万壮壮
-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固有免疫细胞,激活后分泌的一系列有害物质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炎性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超氧化物、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其激活机制涉及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oll样受体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嘌呤受体等。小胶质细胞受体的靶向干预可能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新的干预靶点。
- 王栋侯博儒杨文桢康军林任海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受体
- 一种神经外科头部定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头部定位装置,涉及到神经外科领域,包括头架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头架固定臂与所述活动臂滑动连接,所述头架固定臂与所述活动臂上均安装有固定患者头部的头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防护...
- 王栋侯博儒樊晨龙万壮壮
- 重度脑外伤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sTBI)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2)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sTBI后24 h内患者33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每6小时监测Sct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共7 d,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SctO2于监测第3天最低,随后逐渐升高;SctO2与ICP呈负相关(r<-0.857,P<0.001),与GCS、CPP、GOS呈正相关(r>0.697,P<0.001)。结论sTBI后SctO2监测可早期识别部分继发性损伤,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部分预测疾病结局。
- 卢维新侯博儒王登峰王刚白若冰严贵忠王栋李瑞豪薛鑫任海军
- 关键词:脑外伤近红外光谱技术颅内压脑灌注压
- 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
- 杨文桢任海军李强侯博儒赵志勇王登峰王刚刘吉星严贵忠郑峰伟王栋李瑞豪白若冰康军林薛鑫张新定
- 小胶质细胞自噬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自噬在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自噬与其介导神经炎症的相互作用具体调节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众多分子参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受体及其相关物质可能是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自噬的潜在机制。自噬抑制剂和小胶质细胞受体靶向治疗可能会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策略。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栋侯博儒杨文桢康军林任海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自噬
- 第三脑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
- 2022年
- 1病例资料24岁女性,因视物不清1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5 d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视物不清,未重视。15 d前,出现间断大小便失禁,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MRI示第三脑后部不规则团块影,T1、T2、FLAIR信号稍长,中间见多发小囊变区,幕上脑室积水;垂体大小形态正常(图1A、1B)。MRS示Cho波峰明显升高,NAA波峰明显降低(图1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采用经额叶皮质入路,设计右侧额颞弧形切口,骨瓣大小约4 cm×6 cm。
- 姜呈侯博儒陈毅王泽宁王栋任海军
- 关键词:颅内肿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第三脑室显微手术
- 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1)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 杨文桢任海军侯博儒赵志勇王登峰王刚刘吉星严贵忠郑峰伟王栋李瑞豪白若冰康军林薛鑫李强
- 关键词:神经内镜微创外科颅内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
- 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非常罕见,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诊断和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复习,分析并总结该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诊断及其治疗进展,旨在以后的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能够早期诊断并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康军林薛鑫李瑞豪王栋杨文桢侯博儒任海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心脏黏液瘤脑血管造影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预处理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效果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处理对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出生1 d C57BL/6小鼠,分离NSCs体外培养及鉴定。10周龄健康C57BL/6小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n=20)为假手术组,B(n=20)、C(n=20)、D(n=45)、E(n=45)组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4 h后,D组行单纯NSCs移植,E组行BDNF预处理的NSCs移植,C组移植等量溶剂。移植前1 d,移植后3 d、7 d、14 d、21 d、28 d,行加速转棒测试及前肢抓力测试,移植后28 d,D、E组取5只小鼠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移植后3 d、7 d、14d、21 d、28 d,加速转棒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E组、D组、B组(P<0.05);移植后14 d、21 d、28 d,前肢抓力由大到小依次为E组、D组、B组(P<0.05)。移植后28 d,D组、E组均发现Edu/GFAP双阳性细胞及Edu/MAP-2双阳性细胞。结论 NSCs移植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行为功能恢复,经BDNF预处理后有更好效果。
- 王栋杨文桢侯博儒康军林任海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