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崔文芳

崔文芳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生态足迹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欠发达
  • 1篇欠发达地区
  • 1篇资源利用
  • 1篇理学
  • 1篇脉冲响应
  • 1篇脉冲响应函数
  • 1篇可持续性
  • 1篇耕地
  • 1篇耕地资源
  • 1篇耕地资源利用
  • 1篇国家公顷
  • 1篇案例实证
  • 1篇案例实证分析
  • 1篇VAR模型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保山学院

作者

  • 3篇崔文芳
  • 2篇潘玉君
  • 2篇赵兴国
  • 1篇王爽
  • 1篇丁生
  • 1篇姚辉
  • 1篇和瑞芳
  • 1篇孙俊
  • 1篇段颖娟
  • 1篇杨小燕
  • 1篇杨静思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科普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科学普及中行为缺失的案例剖析——以地理学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以地理学为案例对科学普及中的行为缺失的研究,揭示出地理学公众认同危机是地理学面对公众行为缺失的苦果,这种行为缺失导致地理学无法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需求。寻求学术地理学与公众的对接,把握"区域"尺度及其尺度转换的研究,依靠具有优势的"计量革命"遗产,采取必要的行为措施,是走出地理学公众认同危机的主要途径。
孙俊潘玉君和瑞芳崔文芳杨静思段颖娟
关键词:地理学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被引量:42
2011年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的前提下,2010年-2015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呈稳步增长趋势,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但这种增强只是从弱不可持续状态向弱可持续状态逐渐逼近,并没有达到中等可持续状态或强可持续状态。保住耕地面积"红线"和对山区耕地资源进行整理、技术改造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现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策。
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
关键词:耕地资源生态足迹国家公顷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案例实证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杨小燕赵兴国崔文芳丁生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足迹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欠发达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