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 作品数:46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素D_(2)对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和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ELISA、荧光定量PCR、HE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分析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前列腺素D_(2)(prostaglandin D_(2),PGD_(2))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过程中对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损伤相关因子(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coli感染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H-PGDS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01);PGD_(2)分泌量也显著上升(P<0.001);内源性PGD_(2)抑制剂(H-PGDS inhibitor 1、HQL-79)能够显著抑制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损伤相关因子(HMGB-1)的表达并减轻了组织损伤;外源性添加PGD_(2)后可显著促进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HMGB-1的表达及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加。结果表明,PGD_(2)能够通过调控E.coli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过程促炎细胞因子和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加剧了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 郭莉莉杨效林龚鹏飞王钰钱英红张双翼何建文刘博刘博曹金山
- 关键词:大肠杆菌细胞因子
-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刺激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中性粒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台盼蓝拒染法对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鉴定和活性检测,ELIS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IL-1β、TNF-α、IL-10及IL-8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F-κB的激活效应。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达99%,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逐渐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3 h~24 h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15 min~120 min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SA113感染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培养了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株)刺激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过程中细胞因子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这一促进作用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调控作用。
- 张凯姜雪莹钱英红曹金山刘博刘博毛伟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奶牛
-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因子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 刘昆毛伟李婷婷刘博关红裴乐曹金山
- 关键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PGD_(2)/DP_(1)途径对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 杨效林韩润林毛伟包海霞刘昆吴金迪曹金山曹金山
- 关键词:HMGB-1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及预测,探究该复方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对中药复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挖掘,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查找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运用PyMOL对分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山奈酚、七叶苷原、槲皮素、香豆素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370个,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216个。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有32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8(CXCL8)、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TP53)和Toll样受体4(TLR4)等。对上述32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正向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和正向调控IL10产生等生物过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间隙等细胞组分,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和受体连接等分子功能,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1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癌症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主要活性成分山奈酚和槲皮素均与关键靶点CXCL8和EGFR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由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防治奶牛乳房炎。本研究为兽医临床应用该中药复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超巩志国刘鑫煜赵佳敏杨效林王钰于琢雅白云洁曹金山刘博张双翼毛伟高瑞峰
- 关键词: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奶牛乳房炎
- PGE2参与NLRP3介导的小鼠肌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
- 引言/目的皮肤创伤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的相互协作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组织修复是不可或缺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可能对...
- 赵佳敏毛伟张双翼哈斯苏荣刘博
-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调控作用
- 2024年
- 运用ELISA、免疫荧光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分别感染MLKL基因敲除(MLKL^(-/-))和C57BL/6J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组织脏器的损伤水平、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募集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在S.aureus感染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P<0.001)。此外,S.aureus感染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S.aureus感染MLKL^(-/-)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蛋白表达处于较高水平(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使用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程度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血液中CD11b和Gr-1双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血液中的比例(P<0.01)。使用高低剂量S.aureus分别感染小鼠后,发现MLKL^(-/-)小鼠的生存率低于C57BL/6J小鼠。结果表明,MLKL对S.aureus感染诱导的宿主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进而发挥对宿主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降低小鼠的病死率。
- 刘博巩志国赵佳敏于琢雅刘谕泽白云洁王超秦少杰吴敬泽包文慧张双翼
- 关键词:脏器损伤小鼠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党参减轻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相关分子生物学试验相结合共同探究党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对党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主成分相关靶点进行挖掘。通过疾病相关数据库获取急性肺损伤的相关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挖掘的数据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党参中的主要成分有8种化合物可作用于303个靶点;急性肺损伤相关靶点有1522个,党参与急性肺损伤相交靶点为119个,PPI网络包括MAPK,NF-κB和TLR4等总共103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分子功能133条,生物学过程79条,细胞组分523条;KEGG富集分析显示相关通路132条。通过Western blot、ELISA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CPPS)预处理可显著下调大肠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APK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可显著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水平;此外小鼠体内试验表明党参多糖可显著下调小鼠肺中TNFα和IL-1β的产生,并可下调损伤相关因子HMGB1的表达从而降低大肠杆菌诱导的肺损伤。综上所述,党参可对急性肺损伤的疾病相关靶点通过多个通路及生物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发挥对肺保护作用。
- 巩志国赵佳敏顾柏臣任佩佩于琢雅白云洁刘鑫煜王超刘博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党参网络药理学靶点
- 金黄色葡菌球菌脂蛋白对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
- 2021年
- 本研究旨在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对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SA113(WT SA113)和SA113 lgt::ermB脂蛋白表达缺失菌株(SA113Δlgt株)体外感染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WT SA113感染组(MOI:3∶1)、SA113Δlgt感染组(MOI:3∶1)。采用ELISA法检测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和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脂蛋白对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T SA113感染组和SA113Δlgt感染组均可显著上调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TNF-α、RANTES、IL-10分泌量以及WT SA113感染组TLR2、NLRP 3基因表达水平(P<0.05),而TLR 4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WT SA113感染组相比,SA113Δlgt感染组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TNF-α、IL-1β、RANTES、IL-10分泌量以及TLR2(12 h除外)、NLRP 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对SA113Δlgt株的吞噬作用显著低于对WT SA113株的吞噬作用(P<0.05)。综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脂蛋白在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主要通过激活TLR2和NLRP3受体,诱导细胞因子TNF-α、IL-1β、RANTES和IL-10的产生和释放。
- 张静钱英红张凯吴金迪刘博刘博曹金山
- 关键词:脂蛋白
- TLR2和NLRP3对大肠杆菌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脏器损伤和小鼠死亡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宿主时,体内免疫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可对其进行识别。进而激活下游炎症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对炎症反应进行调控。模式识别受体TLR2和NLRP3在大肠杆菌诱导的宿主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的具体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血清、腹腔灌洗液和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和抗炎因子(IL-10)分泌的情况,以及小鼠组织脏器的损伤水平和存活率。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TLR2^(-/-)和NLRP3^(-/-)小鼠与C57BL/6J小鼠相比死亡更为迅速。此外,大肠杆菌感染C57BL/6J小鼠的血清和腹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低于TLR2^(-/-)和NLRP3^(-/-)小鼠(P<0.001)。该结果与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获得的结果可相互对应。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相比,大肠杆菌感染TLR2^(-/-)和NLRP3^(-/-)小鼠后其肝脏和肾脏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ABP2蛋白表达处于较高水平(P<0.01)。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TLR2和NLRP3对大肠杆菌诱导的宿主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进而可能对宿主脏器损伤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并对小鼠的死亡率产生影响。
- 任佩佩巩志国张兰欣顾柏臣赵佳敏高飞菲刘博
- 关键词:大肠杆菌NLRP3脏器损伤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