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水银洞金矿与阳山金矿载金矿物成分分析及金的赋存状态被引量:9
- 2017年
- 卡林型金矿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其主要产出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我国扬子板块边缘滇黔桂、川甘陕的"金三角"地区。本次选择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和甘肃文县阳山金矿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仔细镜下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SE)分析。结果发现黄铁矿有多种形态类型,其中自形黄铁矿、不规则状黄铁矿以及球状黄铁矿都发育典型的环带结构。成分分析表明,黄铁矿中含有As、Co、Ni、Cu、Zn、Pb等微量元素,其中As含量较高(0.070~8.850wt%),为砷黄铁矿。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s、S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水银洞金矿和阳山金矿中的金主要是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载金矿物的晶格缺陷之中。
- 赵静梁金龙韩波
-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晶格金
- 阳山金矿矿化-未矿化岩脉中锆石年代学研究
- 2023年
- 阳山金矿位于扬子、中朝板块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区域内。本文对矿区内矿化-未矿化花岗斑岩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探讨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化与未矿化花岗斑岩脉内锆石呈自形柱状,环带韵律结构发育,具岩浆锆石特征。锆石206Pb-238U协和年龄可分为2组,分别为(727±28)Ma与(212.5±2.6)Ma,其中第1组年龄为捕获新元古代华南板块碧口群锆石;第2组年龄为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且该期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早-中三叠世扬子-秦岭微陆块与华南板块发生碰撞,并逐渐由挤压体系向拉伸构造体系转化,晚三叠世岩石圈发生大面积拆沉,导致秦岭碧口地块发生熔融形成岩浆,最终形成花岗斑岩脉,进一步为金矿的形成奠定基础。
- 李小宇赵静
- 关键词:阳山金矿锆石U-PB年代学阴极发光
- 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 2015年
- 海底喷流活动和海底喷流矿床是目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众多的喷流活动点和海底喷流矿床。系统总结现代海底喷流活动、古代海底喷流活动以及海底喷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指导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赵静梁金龙韩波
- 关键词:海底喷流
-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来自载金黄铁矿NanoSIMS多元素Mapping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16
- 2018年
-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是中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和毒砂是水银洞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背散射电子图像和NanoSIMS高分辨率元素面扫描分析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不同环带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别。如增生环带富集Au、Cu、As元素,而核部则相对贫这些元素,富Se。同时,即使在富Au环带中,Au和微量元素也并非均匀分布,环带之中又发育次一级环带。这表明热液来源呈现阶段性和"脉冲式"特征。在元素面扫描分析(Mapping)基础上,本次研究对载金黄铁矿中不同成分特征的核部和环带分别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3‰~6.5‰,而富金环带的δ34S值为-3.5‰~7.4‰。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比较之后发现,这些硫同位素显示岩浆硫特征,暗示载金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计算表明,有部分沉积硫混入了成矿流体。最终,我们为水银洞金矿建立了岩浆-热液模式:从深源岩浆分异出的超临界气-液流体携带Au、As等元素沿区域深断裂上升,在区域不整合面和灰家堡背斜轴部破碎带等构造薄弱部位,通过充填、交代围岩的方式沉淀成矿。大气降水的淋滤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矿化。
- 赵静赵静梁金龙李军倪师军
- 关键词:水银洞金矿岩浆活动
-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太平洞金矿床是我国黔西南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然而,由于发现时间短,其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对矿床成因模式和成矿机制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太平洞金矿床矿石的显微组构特征,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以及Nano-SIMS微量元素面扫描(Mapping)和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矿石中的黄铁矿按形态分为草莓状黄铁矿、半自形?自形黄铁矿以及不规则状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黄铁矿中含有As(0~8.482%)、Au(0~0.092%)、Co(0.059%~0.195%)、Cu(0~0.407%)、Cr(0~0.083%)、Zn(0~0.016%)等多种微量元素。元素相关性分析证实As与S呈负相关关系。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根据As元素的分布特征将环带黄铁矿细分可为PyⅠ(核部贫As的黄铁矿)和PyⅡ(核部富As的黄铁矿)两类。载金环带黄铁矿的元素面扫描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PyⅠ核部富Zn、Cr、Ni元素,贫As,δ^(34)S值多分布在1.1‰~5.9‰,环带则相对富集As、Au、Cu、Mn等元素,δ^(34)S值为–0.7‰~4.7‰;PyⅡ包括成矿期形成的富As核部(δ^(34)S值分别为0.6‰、4.7‰)和宽度不等的增生环带(δ^(34)S值为–1.6‰、3.7‰)。通过对比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载金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特征,推断贵州太平洞金矿床中的硫来源于深部岩浆硫。同时,Nano-SIMS元素面扫描分析对BSE图像显示的黄铁矿环带中元素的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呈现,揭示了环带尺度的元素分带性——成矿过程中流体活动的"脉冲"效应,即增生环带往往是由更次一级的生长环带所组成的。高分辨率的元素面扫描结合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可能源于深部就位的岩浆分异出的载金气?液流体沿断裂系统经长距离
- 赵静梁金龙李军倪师军向启荣南争路
- 关键词:黄铁矿环带结构硫同位素
- 祁连马衔山岩群新元古代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揭示祁连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及早期构造演化历史,该文对马衔山岩群内2类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958±17 Ma和934±5 Ma,代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SiO_(2)含量为66.00~67.99 wt.%,K_(2)O/Na_(2)O为0.34~0.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0(1.11~1.15),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为0.694231~0.704632,具有富集的ε_(Nd)(t)值(-5.93~-5.06),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为2.02~2.10 Ga。与花岗闪长岩相比较,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69.02~73.57 wt.%)和K_(2)O/Na_(2)O比值(0.79~1.74),接近的A/CNK值(1.07~1.12),显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_(Nd)(t)值为-5.42~-4.83,略低于同期花岗闪长岩,给出略微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1.99~2.04 Ga)。上述2组岩石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伴随轻微的Eu负异常(δ_(Eu)=0.47~0.81),并具有明显的Nb、Ta、Ti和P等元素亏损,Rb、Th、K、Hf和Zr等元素相对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马衔山岩群的其他研究进展,该文认为这一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早期S型花岗岩是古元古代地壳杂砂岩的高温部分熔融的结果,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祁连山造山带与华南同时期岩浆事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两者具有构造亲缘性并一起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
- 高奕霖赵静龙晓平
- 关键词: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
- 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富Si金红石的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富Si金红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双河、东海等地区的金红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粒间颗粒和包裹体)的金红石均含有高达400×10^(-6)以上的Si。金红石中富含Si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别—苏鲁不同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中。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面扫描分析显示,金红石中的Si均匀分布于金红石颗粒内部而非包裹体。这与前人报道的金红石中富含Si可能是硅酸盐包裹体所致这一结论不一致。据此,推测金红石中一定量的Si可能是以6次配位的形式存在,替代Ti的位置。这种类质同象置换通常在地壳范围的温、压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陆壳物质深俯冲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是Si进于金红石晶格的有利条件。因此,富Si金红石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示踪超高压变质作用矿物学标准。同时,这一研究对揭示地球深部Si的赋存形态和指示陆壳物质俯冲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朱柯梁金龙沈骥孙卫东赵静
- 关键词:金红石榴辉岩超高压变质配位数NANOSIMS
- 甘肃阳山金矿载金黄铁矿硫同位素Nano-SIMS原位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同位素来源区分清楚。本次研究采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NanoSIMS)对不同阶段的黄铁矿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斑岩脉中载金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分布基本表现为核部高、环带低的特点,其中,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为0~1.3‰,显示硫来自于深源岩浆,而环带的δ34S值为-4.5‰^-1.3‰,表明成矿过程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沉积硫的混入;千枚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2‰和-26.5‰),显示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过程所产生的硫同位素特征,而自形黄铁矿环带的δ34S值为-5.1‰~1.3‰,同样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硫与一定程度沉积硫的混合。笔者综合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后认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活动的频发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了足够的热源,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 赵静梁金龙倪师军向启荣
- 关键词:成矿物质阳山金矿床
-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与硅化蚀变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作为中国华南"卡林型"金矿的代表之一,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水银洞金矿床广泛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蚀变,但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矿石与围岩的手标本、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同时结合SiO_2与黄铁矿、毒砂含量的关系,将矿区内的硅化蚀变作用初步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偏晚期硅化交代对成矿具积极作用。根据水银洞、太平洞金矿床岩矿石主量元素及金的含量对比分析,发现SiO_2与Au在含量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而SiO_2与CaO,或与CaO+MgO在含量上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前人对硅化与金矿化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认为硅化作用的发生绝非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偶然性,Au在热液中以Au-Si络合物的形式进行活化迁移从本质上决定了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作用与硅化蚀变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作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非决定性因素,硅化作用的意义在于与去碳酸盐化作用的相互结合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矿质的运移和沉淀。
- 韩波梁金龙赵静
- 关键词:水银洞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