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阿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气象
  • 2篇气象要素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大气污染
  • 2篇大气污染物
  • 1篇秩相关系数
  • 1篇治理措施
  • 1篇气温
  • 1篇空气质量
  • 1篇极端气温
  • 1篇河谷型城市
  • 1篇AO
  • 1篇ENSO
  • 1篇城市
  • 1篇大气环境

机构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陕西省环境科...

作者

  • 4篇赵阿玲
  • 3篇武洋洋
  • 2篇刘引鸽
  • 2篇周变红
  • 1篇慕建利
  • 1篇张妍
  • 1篇史鹏英
  • 1篇王艳
  • 1篇闫昕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根据宝鸡市区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宝鸡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与AQI呈显著负相关,PM_(2.5)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PM_(2.5)/PM_(10)浓度比值越大,宝鸡市大气污染越严重。AQI和大气污染物(除O_3外)的浓度年际变化基本呈"U"型变化特征,O_3的年际和季节浓度变化特征则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反。大气质量的季节变化从差到好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大气污染物(除O_3外)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气温高和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相对湿度的增加可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致使污染物的堆积。PM_(10)、SO_2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大,PM_(10)的沉降和SO_2转化过程也越易发生。O_3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宝鸡市区的季节风频变化以西风、西北及北风为主,冬季东南风频的增加会加重市区冬季的大气污染。
武洋洋周变红赵阿玲陈代妍王晓涛闫昕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
河谷型城市一次大气持续重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以宝鸡市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2016年冬季12月16—22日监测的宝鸡市6种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气象要素,分污染前、重污染期、污染结束3个过程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重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113%、93%,比污染结束高出268%、190%,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24h平均二级限值。SO2、CO、NO2、O3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7%、33%、54%、18%,比污染结束高出36%、33%、58%、57%,但浓度均未超过GB3095—2012中1h平均二级限值。日变化总体表现为PM2.5、PM10、CO出现两个峰值,SO2、NO2、O3出现一个峰值;3个过程峰值点出现时间基本一致;重污染期PM2.5、PM10较高,但振幅比污染前后的振幅减小。(2)PM10、PM2.5与相对湿度、风速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差。(3)河谷地形、气象条件及大气环流场相互作用形成污染物持续的集聚是导致宝鸡市重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具有滞后作用。
刘引鸽周欢欢赵阿玲慕建利武洋洋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
2007-2013年宝鸡市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治理措施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环境空气监测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m秩相关系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宝鸡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研究了宝鸡市2007—2013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3年宝鸡市满足二级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均达到了85%以上;宝鸡市大气中的PM10污染物指数最高,其次是SO2,最后是NO2;2007—2013年,宝鸡市NO2、SO2的浓度分别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但变化效果不显著,污染指数最高的PM10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显著。
史鹏英刘引鸽张妍赵阿玲王艳
关键词:空气质量
陕西冬季极端气温趋势及与AO和ENSO的关系
2017年
为提高冬季极端气温灾害风险预测水平,利用1960—2012年陕西冬季气温数据、AO指数及Ni?o3.4区海温指数等资料,对陕西冬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与AO、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极端暖(冷)日数在1960—2012年都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明显转折,转折后冷日数的年际变幅减小,冬季极端冷日数的变幅要大于极端暖日数的变化.相关性分析和概率密度函数(PDF)估计表明,AO和ENSO在不同的年代对陕西冬季的极端气温影响有差异;ENSO和AO位相不同,陕西不同地区极端暖(冷)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存在差异.通过ENSO、AO在冬季不同位相综合配置下的气温分布和ENSO年冬季气温分布对比表明,陕西冬季极端气温是受ENSO和AO的综合影响,且不同位相的综合配置对陕西冬季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
武洋洋周变红赵阿玲陈代妍
关键词:极端气温ENSOA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