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光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70 MPa带压钻孔装置的研制
- 2021年
- 为了满足对工作压力35 MPa以上油气井井口闸阀或管柱实施钻孔的井口隐患治理需求,解决35 MPa以上带压钻孔治理的老井及隐患井带压钻孔装置性能不足的难题,在井口带压状态下利用带压钻孔装置对有压力的油气井井口闸阀或管柱实施钻孔,建立泄压式循环通道的井口隐患治理技术。以带压钻孔装置核心参数和部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装置设计与校核,研制出了70 MPa带压钻孔装置。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装置额定工作压力达到70 MPa,进给方式采用螺纹加压,较之于以往液缸加压的带压钻孔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钻孔的稳定性和效率,并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②设计的密封抱箍采用弧面浮动井压助封的密封结构,静密封压力达到70 MPa,解决了管柱曲面高压密封问题;③钻杆采用镀铬处理,增加小钻杆表面光洁度,提高钻杆及密封件使用寿命,解决了钻杆高压动密封问题;④该装置已在川渝、长庆区域推广应用31井次,最高作业压力42.8 MPa,治理了大批井内压力不明的井口,应用效果显著。结论认为,该装置能满足高压气井带压钻孔需要,极大提升了国内带压钻孔技术服务能力。
- 胡旭光胡旭光李庚刘俊男
- 溢流分析与防控实践——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 2024年
- “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新领域发展,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井筒状况等多重挑战,油气安全开发对井控工艺、装备及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减少溢流,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系统分析了溢流防控难点,通过“全过程压实井控管理、全流程完善井控工艺、全面升级井控装备、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管理、工艺、装备、信息化、应急”五个方面的措施。结论认为:(1)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中的井控风险仍然严峻,深入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是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精度、降低溢流风险的重要举措;(2)数字化、信息化是溢流防控的重要发展方向,需加快推广应用;(3)井控装备的升级迭代是防范化解深井超深井井控风险的重要保障,井控装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4)专业井控人才是溢流防控的关键,需持续培养“管理+现场”专业井控人才,注重班组和基层队伍的能岗匹配和能力提升。
- 谭宾付强叶林祥徐勇军吴会胜胡旭光胡旭光晏琰刘贵义
- 关键词:井控安全
- 塔里木油田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固井难点及对策被引量:11
- 2014年
- 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较多,油气井井深普遍超过5000 m,甚至达到7000 m。同一裸眼段地层存在多套压力系数,井筒上下温差大,井底循环温度波动极其敏感,固井时环空易窜流且存在盐膏层,这些因素给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固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固井质量无法保证。结合塔里木油田塔北地区地质特点和井眼条件,分析了塔北地区深井超深井固井施工难点,针对各自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轮南11-4井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 胡旭光彭晓刚段玲赵若锟
- 关键词:固井质量
- 双级固井技术在塔里木哈拉哈塘区块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在塔北哈拉哈塘固井作业中,由于裸眼段、封固段较长,同一裸眼段地层存在多套压力系数,井筒内上下温差大,油气分布不均匀且存在裂缝型、溶洞型碳酸盐岩地层,采用常规固井极易诱发井漏,导致固井作业失败。针对以上情况,塔里木油田在该地区采用双级固井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哈拉哈塘区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用的28口井固井质量全部合格,未出现井漏等复杂事故,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固井质量。
- 胡旭光何世明彭晓刚白登相
- 关键词:固井质量
- 气井带压作业油管内密封工具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
- 2022年
- 气井带压作业技术在页岩气完井、致密气井修井中应用极为广泛,由于气井带压作业较油水井带压作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对油管内密封工具的气密封要求也就更高。为了解决气井带压作业不同工况下的油管内密封工具选择难题,系统梳理了气井带压作业油管内密封工具现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油管内密封工具规格参数、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1)定压接头及陶瓷堵塞器是气井带压下油管最常用的内密封工具,因定压接头打通后可能会对产层造成影响,目前通常采用双陶瓷堵塞器的方式进行封堵;(2)起管柱时使用可通过式/不可通过式油管堵塞器、可回收式/不可回收式油管桥塞、过油管桥塞实现管柱内密封;(3)起管柱时需根据有无预置工作筒、油管壁是否干净无结垢、是否在直井段封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内密封工具。结论认为,面对更深井深、更高井压、更复杂入井液体及更复杂工况的气井带压作业,还需从提高卡瓦锚定能力、橡胶密封件性能、斜井段和液体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开展攻关,研发出形成性能更优的油管内密封工具。
- 胡旭光胡旭光刘贵义王斌王斌
- 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在元坝地区提高钻速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2年
- 针对元坝地区陆相下部地层常规钻井机械钻速低、单只钻头进尺少的难题,中国石化近年来引进了"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PDC钻头"钻井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介绍了扭力冲击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技术参数,对钻头扭力冲击技术在元坝地区的应用情况及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元坝地区钻井提速效果明显,单井机械钻速达到了2.45m/h,特别是在元坝10井、元陆9井,其机械钻速相比常规钻井分别提高了304%和322%,解决了该地区复杂地层机械钻速低的难题。
- 郭元恒何世明宋建伟胡旭光
- 关键词:PDC钻头机械钻速
- 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及发展方向被引量:2
- 2023年
- 井喷失控是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尤其是“三高井”井喷失控着火后,井口火势大、热辐射高、流体冲击强,对抢险技术、装备及作业安全的要求极高,导致处置过程极其复杂、周期极其漫长。为了充分认识“三高井”井喷失控着火后的处置难点,以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创新研究形成了从险情侦察、冷却掩护、清障切割到井口重置的全系列陆上井喷应急救援特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目前已完成由早期缺少专业技术与装备向近井口高危区域无人化迭代升级;(2)形成的险情侦察技术、冷却掩护技术、清障切割技术、井口重置技术能够满足105 MPa、1000×10^(4)m^(3)/d的高压高产井失控抢险需要;(3)运用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处置了国内外多起井喷失控、着火及井口刺漏等井控险情,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论认为:虽然国内陆上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未来仍需要在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持续攻关,推动技术与装备迈上新台阶。
- 胡旭光李黔李黔徐勇军庞平刘贵义罗卫华
- 关键词:井喷失控灾难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