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盼盼

李盼盼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黑河下游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沙丘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柽柳
  • 1篇粒度
  • 1篇化学特征
  • 1篇风沙
  • 1篇风沙沉积
  • 1篇HG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何元庆
  • 2篇马健
  • 2篇李盼盼
  • 1篇冯起
  • 1篇何则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黑河下游灌丛沙丘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近代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选择位于黑河下游地区的灌丛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14C测年初步建立风沙沉积的年代序列,分析了风沙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作为环境代用指标的气候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初步探讨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的含量除Si O2外其他元素含量偏低。灌丛沙丘沉积至少记录了3次相对干旱期和3次相对湿润期。其中,1823年前、1905-1929年、1958-1973年期间,处于相对干旱期;而1824-1904年、1930-1957年、1974年至今,处于相对湿润期。黑河下游灌丛沙丘的气候变化对周边及全球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响应,是研究近代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
李盼盼何元庆马健齐翠姗石晓非
关键词:风沙沉积气候变化
黑河下游地区柽柳沙丘的气候与环境记录被引量:2
2016年
对黑河下游地区柽柳沙丘沉积剖面进行AMS 14 C定年及沉积物粒度和Hg含量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域从18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沙丘沉积物以细沙为主,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形态,反映了单一的风力沉积作用;>100μm的粗颗粒含量变化很好地指示了该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并记录了小冰期末期以来气候转暖的过程以及现代暖期中两个相对寒冷时期——20世纪10—20年代和50—60年代。沙丘沉积物中Hg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工业活动,剖面Hg含量存在3个峰值,分别对应18世纪末的西班牙美洲地区银矿开采、19世纪中后期的北美淘金热、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经济复苏。此外,剖面中有两个样品Hg含量异常升高,其原因可能是1815年和1883年印尼的两次大规模火山喷发而引起的全球Hg沉降增加。
马健何元庆冯起李盼盼何则
关键词:黑河下游粒度H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