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胜
- 作品数:17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载汉防己甲素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载汉防己甲素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研究其对于人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壳聚糖衍生物(deoxycholic acid-modified chitosan,DAMC),与汉防己甲素作用合成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其性能。载药纳米微球作用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第1天、3天、5天后,采用CCK-8法检测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结果通过化学反应成功获得脱氧胆酸基团接枝的DAMC,可包载汉防己甲素药物,两者形成的载药纳米微球载药量较高,可高达76%。粒径50~500 nm,Zeta电位始终保持正电位。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纳米微球缓释汉防己甲素可达48h。细胞活性实验显示Tet组第1天、3天、5天细胞活性分别为(60.70±2.30)%、(50.22±2.35)%、(21.99±2.07)%,而Tet/DAMC组分别为(79.77±2.09)%、(63.24±2.83)%、(40.28±1.19)%,含10×10-6mol·L-1汉防己甲素的载药纳米微球具有抑制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原药明显降低。结论载药纳米微球具有缓释药物的作用,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原药明显降低,有望提高汉防己甲素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效果。
- 黄智周怀胜许扬扬胡丹郑霄张弛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壳聚糖纳米微球翼状胬肉
- 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的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并与Lenstar LS900进行对比,评估IOLMaster 700在临床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9-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白内障患者,完成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测量的有71例。测量得到对应的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白到白距离(WTW)、平均角膜曲率(Km)等相关生物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参数的差异性作比较,采用Bland-Altman图作一致性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对AL检出率作分析。结果: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0测量得到的AL、K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28,P=0.088;t=0.804,P=0.424);二者测量得到的ACD、LT、WT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62,P<0.001;t=3.333,P=0.001;t=4.709,P<0.001);二者测量得到的AL、ACD、LT、WTW及Km的一致性欠佳。IOLMaster 700对AL的检出率较Lenstar LS900高(P=0.016)。结论:在临床白内障患者中,IOL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测量眼部生物参数的一致性较低;在AL的检出率中IOLMaster 700优于Lenstar LS900。
- 梁婉玲马海智周怀胜罗秀枝晏世刚
- 关键词:眼轴检出率
-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通过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ME)的情况,评估Ozurdex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RVO-ME患者(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DEX组(11例)和抗VEGF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药效持续时间(复发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DEX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的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EX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和6个月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抗VEGF组治疗后1个月BCVA、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DEX组与抗VEGF组间BCVA、C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EX组内、抗VEGF组内及两者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BCVA、CRT比较除DXE组治疗后1个月CRT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EX组的药效持续时间为3~4个月,抗VEGF组的药效持续时间<2个月。DEX组的高眼压发生率较抗VEG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Ozurdex在治疗RVO-ME上有明显的短期疗效,维持时间为3~4个月(少于6个月)。眼压仍是其需密切监控的主要不良反应。
- 梁婉玲周怀胜马海智卢彦晏世刚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 近5a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回顾分析5a内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诊治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于我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诊断"视网膜静脉阻塞"为检索词查阅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就其相关住院诊治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5a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住院患者共351例,住院次数473人次,伴随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常见;住院天数各年度间有差异,2017年较前明显缩短。5a间RVO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BRVO较CRVO的发病趋势增加明显,2017年两种疾病的发病比率与各年度间均有差异(P<0.005)。RVO主要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药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5a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的注射率有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2013年的低注射率;"1+PRN"的注射方案多于"3+PRN"。结论:近5a BRVO较CRVO的增长趋势更明显,激光联合"1+PRN"的玻璃体腔内注药方案是我院RVO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梁婉玲马海智周怀胜晏世刚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复发玻璃体腔内注射
- 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选取246例,分为两组,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作为对照组,显微镜下外路手术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环扎+硅压手术时间和硅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冷凝反应与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均能够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显微镜下外路手术的疗效更显著。
- 周怀胜马海智晏世刚
- 关键词:显微镜间接眼底镜
- 伴有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C3F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比较
- 目的 比较伴有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C3F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方法 伴有C级以上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眼随机分为各18只眼的C3F8组...
- 黄慧君严槟周怀胜
- 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IEM及ILM剥除及Ozurdex植入术治疗的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3、6、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术后1、3、6、12个月患者BCVA均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改善了0.30 logMAR、0.40 logMAR、0.40 logMAR、0.50 logMAR。术后1、3、6、12个月患者CMT均比术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下降了185.41、214.05、233.82、230.02μm。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28.57%,PPV术后白内障手术率为46.15%,行白内障摘除术时间间隔为(6.50±1.40)个月。结论Ozurdex植入联合ILM剥除治疗IEM,可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有效提高视力,但需注意白内障进展及高眼压症。
- 冼志林沈沛阳周怀胜何宇深晏世刚
- 关键词:黄斑前膜内界膜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再脱离的主要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53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5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视网膜裂孔大小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裂孔位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次手术前的PVR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次手术前裂孔大小的构成比存在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第2次手术<1PD的小裂孔明显增多。两次手术前裂孔的位置存在显著性差别(χ~2=13.523,P=0.001)。第2次手术中下方视网膜裂孔的病例数增多。第2次手术前PVR程度较第1次严重(Z=-4.354,P<0.01)。结论新裂孔形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新裂孔的形成以小裂孔及下方裂孔为多见。
- 周怀胜马海智梁婉玲黄慧君晏世刚
- 关键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
-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60例(108眼),对其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记录其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0例患者108眼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眼轴<27 mm组、27~30 mm组、>30 mm组3组间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Ⅲ级核组、Ⅳ级核组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并且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数及六角型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Ⅲ级核组、Ⅳ级核组3组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眼轴越短,术后视力提高越明显,核分级越高,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越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 严槟周怀胜皮柳青段虎成晏世刚
- 关键词:白内障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
- 姜黄素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壳聚糖脱氧胆酸负载姜黄素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脱氧胆酸基接枝的壳聚糖为载体,姜黄素为负载药物合成姜黄素纳米微粒,测定纳米微粒的负载率与载药量。观察纳米微粒的外形结构,测定其体外释放量。检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48 h光密度(OD)值,同时观察其细胞形态。测定姜黄素纳米微粒及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姜黄素与壳聚糖脱氧胆酸混合制成负载药物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微粒为淡黄色,未负载药物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微粒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粒径为30~50 nm,负载姜黄素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微粒粒径为70~100 nm;载药量为27.5%,负载率为55.0%。96 h后药物从纳米微粒中的释放达到平衡,药物的累积释放量达31.6%。不同浓度的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微粒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48 h后OD值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姜黄素纳米微粒与姜黄素分别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作用24 h后,均出现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_(0)~G_(1)期细胞百分比上升。结论通过壳聚糖脱氧胆酸包载的姜黄素纳米微粒能持续释放出姜黄素,缓释功能较好。姜黄素纳米微粒可以阻滞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于S期。
- 郑海生蓝育青钟兴武周怀胜徐家窈
- 关键词:姜黄素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