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欣

作品数:64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益普生腹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胃肠
  • 8篇细胞
  • 7篇结肠
  • 6篇压电
  • 6篇胃肠运动
  • 6篇内镜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6篇肠运动
  • 5篇蛋白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织构陶瓷
  • 5篇陶瓷
  • 5篇螺杆菌
  • 5篇酪酪肽
  • 4篇电性能
  • 4篇肠易激

机构

  • 3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4篇刘欣
  • 17篇董蕾
  • 14篇史海涛
  • 12篇龚均
  • 8篇姜炅
  • 6篇刘亚萍
  • 6篇徐卓
  • 6篇王学勤
  • 5篇罗金燕
  • 5篇王燕
  • 4篇张宽学
  • 4篇郅敏
  • 4篇潘淑波
  • 4篇程妍
  • 4篇黄苗
  • 4篇刘超
  • 4篇张军
  • 4篇张晓敏
  • 3篇戴菲
  • 3篇齐惠滨

传媒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陕西医学杂志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华炎性肠病...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陕西档案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处方药

年份

  • 1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2
  • 1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陛复合运动(MMC)的影响. 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 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相;Ⅲ相时MTL水平较Ⅰ相明显增高(433.8±46.3ng/L vs112.6±21.7ng/L, P=0.000<0.01).胆汁体外引流时,MMC周期明显延长(110.2±13.6 min vs 99.1±14.4 min,P=0.001<0.01), 无Ⅲ相活动,Ⅰ相缩短(31.0±6.6min vs 53.2±9.2min, P=0.002<0.01),Ⅱ相延长(79.2±11.8 min vs 41.3±9.9 min,P=0.001<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正常时降低(41.3±6.8 mV/s vs 69.1±9.2 mV/s vs. P=0.001<0.01);而MTL在各监测点间无明显变化.自体胆汁回输后,仍无明显的MMC Ⅲ相活动,与灌输前比较, MMC周期缩短(101.9±14.0 min vs 110.2±13.6 min. P=0.03<0.05),Ⅰ相延长(44.1±6.3 min vs 31.0±6.6 min,P=0.002<0.01),Ⅱ相缩短(57.9±10.7 min vs 79.2±11.8 min,P=0.002<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引流前明显增高(59.4±7.6 mV/s vs 41.3±6.8 mV/s, P=0.002<0.01),接近正常的MMC特征;而血浆MTL水平仍无明显变化. 结论:胆汁酸肠肝循环对维持MMC有重要意义,MTL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张珍妮董蕾刘欣李毅
关键词: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生理功能胃动素
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观察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并与胃肠道促动力剂莫沙比利进行比较。方法 :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 -2 0 0 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量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 ,观察各实验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 :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运动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其促胃排空作用较莫沙比利弱 ,而对肠推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与莫沙比利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刘欣郅敏雷莉董蕾龚均
关键词:骛马四磨汤胃肠运动药物作用小鼠中药药理
太白楤木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8
2015年
通过40%CCl_4橄榄油剂3 mL·kg^(-1)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太白楤木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水平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取雄性SD大鼠60只,将选取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白楤木高、中、低剂量组(10,7.5,5.0 mL·kg^(-1))和秋水仙碱组。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VEGF,TGF-β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可见假小叶形成;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减少,未见明显假小叶形成。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VEGF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低(P<0.05),太白楤木高、中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减低(P<0.05);太白楤木高、中剂量组VEGF mRNA表达较秋水仙碱组减低(P<0.01);太白楤木高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较秋水仙碱组减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Bcl-2蛋白表达均减低(P<0.05),Bax蛋白表达则升高(P<0.05)。太白楤木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上调肝组织中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以调节肝组织胶原纤维代谢进而改善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黄苗刘欣董蕾史海涛刘亚萍刘超
关键词:肝纤维化凋亡
NLRP1及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及NLRP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UC病情严重程度、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UC患者(轻度22例,中重度24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结肠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和NLRP3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蛋白表达与UC患者的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与NLRP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度UC相比,中重度UC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不同病变范围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及NLRP3表达无明显差异;NLRP1表达与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NLRP3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血沉无相关性;NLRP1表达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呈正相关(P<0.05),但与血尿酸、胆固醇无相关性。NLRP3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但与血小板无相关性。结论NLRP1及NLRP3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的分子靶标,NLRP1可能作为黏膜愈合的预测指标。
李潇刘欣宋亚华赵菊辉陈芬荣赵刚王燕李晗史海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NLRP3C反应蛋白内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发生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巨幼细胞贫血发生的影响。方法检测117例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与非萎缩性)患者(其中不伴巨幼细胞贫血者55例,伴巨幼细胞贫血者62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Hp经^(13)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巨幼细胞贫血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非贫血组(P<0.05),尤其以胃窦胃体萎缩为著(P<0.05)。伴巨幼细胞贫血组中,萎缩性胃炎组血清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均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窦胃体萎缩组中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胃窦萎缩组(P<0.05)。在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中,Hp阳性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较Hp阴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可能相互作用、互为因果;Hp感染可促进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同时会影响维生素B_(12)及叶酸的吸收,间接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生。
刘欣张晓敏龚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巨幼细胞贫血幽门螺杆菌叶酸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DGLL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灌胃16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磷酸化的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 RNA。结果 DGLL组血清瘦素为(3.87±0.38)ng/ml,显著低于模型组【(4.68±0.39)ng/ml,P<0.01】或PPC组【(4.55±0.24)ng/ml,P<0.01】;DGLL组脂联素为(12.27±0.64)μg/ml,显著高于模型组【(10.46±0.28)μg/ml,P<0.01】,但与PPC组【(12.13±0.56)μg/ml,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DGLL组大鼠肝组织P-AMPKα蛋白阳性表达面积为(8.38±3.27)%,显著高于模型组【(1.81±0.90)%,P<0.01】或PPC组【(5.50±0.73)%,P<0.05】;DGLL组肝组织PPAR-γ、CPT-1、GLUT-4 m RNA水平分别为(1.07±0.14、0.91±0.05、1.61±0.54),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26±0.12、0.14±0.01、0.10±0.03,P<0.05】,但ACO m RNA水平(0.23±0.09)与模型组比,无统计学差异【(0.24±0.02),P>0.05】;PPC组PPAR-γ和CPT-1 m RNA水平分别为(0.65±0.16)和(0.22±0.05),显著低于DGLL组(P<0.05),而GLUT-4和ACO m RNA水平(1.32±0.12和0.14±0.05)与DGLL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GLL组肝组织ACC m RNA水平为(1.67±0.23),显著低于模型组【(3.31±0.02),P<0.05】或PPC组【(2.69±0.14),P<0.05】;DGLL组L-FABP m RNA水平为(1.06±0.04),显著低于模型组【(1.26±0.02),P<0.05】,而与PPC组【(1.06±0.09),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GLL能降低NAFLD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HOMA-IR、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并增加肝组织P-AMPKα蛋白表达,上调PPAR-γ、CPT-1、GLUT-4 m RNA水平、下调L-FABP和ACC m RNA水
崔小萌刘欣史海涛赵刚程妍杨娟方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酪酪肽水平及其受体特性的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测定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酪酪肽(PYY)水平及其空肠黏膜上皮细胞膜PYY受体的特性来观察UC时血清PYY水平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UC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组及对照组,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的PYY水平及反映受体特性的两个参数: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值(Bmax)。结果UC及D-IBS组血清PY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且UC组亦高于D-IBS组(P<0.001);但UC组Kd及Bmax值与正常组和D-IBS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组PYY水平高于正常及D-IBS组,推测UC时PYY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腹泻症状和炎症病变的产生有关;UC组的Kd及Bmax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变化,推测UC可能与PYY受体的变化无关。
潘淑波刘欣龚均董蕾王景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激素酪酪肽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张晓谋高燕刘欣
肝紫斑病1例报道被引量:1
2004年
1.病例:患者,男性,67岁.于2003年7月24日以腹胀、纳差1月余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肝硬化、胆囊炎'给予保肝治疗,疗效不显著.自发病以来偶有上腹痛,无发热,无呕血、黑便,小便色略黄,量正常.既往无肝炎病史.2个月前曾因外伤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曾自行服用无准字号中药.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一).腹软,全腹无压痛,肝右肋下1 cm,剑突下3 cm,质软,无触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刘欣张珍妮龚均
关键词:肝紫斑病病例报告肝细胞影像学检查肝切除术肝移植
伊沙佐米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0年
目的观察伊沙佐米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50、100μmol/L的伊沙佐米及相同体积PBS。各组分别于作用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光密度值)。各组作用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计数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NF-κB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呈升高趋势。相同作用时间下,对照组、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能力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对照组、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迁移和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及Wnt、β-catenin、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伊沙佐米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姜炅戴社教陈芬荣董蕾刘欣
关键词:胃癌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