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国英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施钾
  • 3篇施钾量
  • 3篇抗倒
  • 3篇抗倒性
  • 3篇灌水
  • 3篇灌水次数
  • 2篇水分
  • 2篇水分亏缺
  • 2篇小麦产量
  • 2篇小麦品种
  • 2篇亏缺
  • 1篇冬小麦
  • 1篇运筹
  • 1篇生态类型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 1篇利用效率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赵国英
  • 4篇李东晓
  • 4篇李瑞奇
  • 4篇李雁鸣
  • 4篇王红光
  • 3篇贾彬
  • 1篇李浩然
  • 1篇张迪
  • 1篇张迪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矿质元素吸收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在限制小麦灌溉面积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稳产促优,本文探讨了华北地区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矿质元素吸收、分布特性及其与植株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关系。选用3个生态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旱品种‘沧麦6001’、丰水高产品种‘邯麦9’和多抗超高产品种‘济麦22’),设置正常和水分亏缺两个水平的人工气候室箱体栽培试验,主要调查了小麦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积累量变化、分配比以及矿质元素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配具有器官特异性,其中小麦叶片Ca、籽粒Cu和Zn、茎秆Na的含量、分配比最高;Fe含量、积累量及Fe分配比因品种、器官、水分差异而不同:正常水分下,‘沧麦6001’以茎秆、‘邯麦9’以叶片的Fe含量、分配比最高;‘济麦22’以茎秆和颖壳Fe含量较高,以叶片和颖壳Fe分配比较高。而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和‘邯麦9’Fe含量以籽粒最高,‘济麦22’以叶片最高;3品种Fe分配比均以籽粒最高。此外,水分亏缺增加了小麦籽粒Cu、Zn含量及分配比,籽粒Zn、Na和Ca积累量,显著增加‘沧麦6001’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及‘济麦22’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而降低了‘沧麦6001’籽粒Mn、‘邯麦9’籽粒Cu和Mn、‘济麦22’籽粒Cu和Fe积累量以及‘邯麦9’水分利用效率、干物重、产量。综上,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更易高产高效,籽粒Fe含量增加,但需补充一定的Mn元素;‘济麦22’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未显著下降,需补充一定Fe元素保证品质;‘邯麦9’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且籽粒中Cu和Mn积累下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Cu、Zn、Ca、Mn含量与干物重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调节作用,但未直接影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可能与品种间差异及品种和水分互作影响有关。但矿质元素可能通过影响干物重间接调�
李东晓王红光张迪赵国英李浩然贾彬李雁鸣李瑞奇
关键词:小麦生态类型水分亏缺矿质元素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N、P、K分布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明确华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在正常和缺水条件下N、P、K的吸收利用特点,进一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选用3个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沧麦6001、邯麦9、济麦22),设置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0%~80%(正常)和40%~60%(亏缺)两个浇灌水平,进行人工气候室箱体栽培试验,测定各小麦品种不同器官N、P、K含量和分配、干物质积累以及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含量和分配具有明显的器官特性,其中籽粒N和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K含量最低。水分亏缺限制了沧麦6001籽粒N和K的吸收,同时促进了N和P向籽粒的转运;限制了邯麦9茎秆K的吸收,促进了P向颖壳的转运;限制了济麦22叶片、籽粒P的吸收,同时促进了N向颖壳和籽粒的转运,从而改变了小麦不同部位养分比例平衡以及干物质积累。N、P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其呈显著负相关,但均未直接影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亏缺灌溉下(亏缺量为24.39mm),邯麦9穗数、产量及济麦22穗数显著降低,而沧麦6001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适度控制水分并提高营养元素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李东晓王红光张迪赵国英贾彬李雁鸣李瑞奇
关键词:小麦水分亏缺NPK分布
灌水次数和施钾量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进一步明确兼顾节水高产抗倒的最佳灌水与施钾量组合,以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次数(不灌溉、灌拔节水、灌拔节水和扬花水)和4个施钾量(施K_2O0、75、150和225kg·hm^(-2))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和施钾量的增加,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高,茎秆基部2个节间的单位长度干重、直径、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显著增加。而茎秆壁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厚。小麦产量和3个产量构成因素也随灌水次数和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但4个施钾量之间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K225与K150之间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茎秆抗倒指数与茎秆基部第1、2节间的单位长度干重、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春季在拔节期和扬花期灌2次水,施K_2O 150kg·hm^(-2)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和钾肥高效,且茎秆抗倒性能较好。
赵国英王红光李东晓贾彬李瑞奇李雁鸣
关键词:灌水次数施钾量冬小麦抗倒性
水钾运筹对小麦产量和茎杆抗倒性能的影响
随着中国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小麦稳产和机械化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倒伏一般导致小麦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40%,甚至绝收.研究小麦茎秆倒伏规律及防止倒伏的应对措施具有重...
赵国英王红光李东晓李瑞奇李雁鸣
关键词:小麦抗倒性能灌水次数施钾量
文献传递
灌水和施钾量对小麦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为明确灌水和施钾量对河北平原节水栽培条件下高产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冬小麦强筋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于2015-2016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进行了灌水次数(全生育期灌0、1、2水,每次灌水60 m...
赵国英
关键词:灌水次数施钾量抗倒性籽粒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