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

作品数:6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老年
  • 3篇老年股骨
  • 3篇骨折患者
  • 3篇股骨
  • 2篇蛋白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隐性失血
  • 2篇失血
  • 2篇手术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红蛋白
  • 2篇粗隆
  • 2篇粗隆间
  • 1篇血常规
  • 1篇血细胞

机构

  • 6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博
  • 5篇赵小林
  • 4篇梁智林
  • 3篇臧传义
  • 3篇杜骁
  • 2篇唐杰
  • 2篇杨波
  • 2篇杨波
  • 1篇王庆雷
  • 1篇高茂龙
  • 1篇王健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种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70例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组80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观察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术后1、6个月时Cobb角明显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63,P=0.802)。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改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
王博王庆雷臧传义赵小林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COBB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分析及输血时机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隐性失血量等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根据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CT、HGB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依据纳入标准,33例病例进入数据库。手术平均出血量为91.52 ml。33例病例术前HCT均值为33.34±4.79,术后第3天最低(26.53±4.49),此后有回升趋势。33例病例隐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最多(790.25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也最高(92.10%),此后开始减少。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HCT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CT术前和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组HCT术后第1天和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术后第1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形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GB、HCT变化值,尤其术后3~5d最为重要,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给予相应治疗。
赵小林梁智林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高茂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旁肌形态与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6
2020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椎旁肌形态与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 32位Osirix多平面重建后,应用Image J软件从轴向T2加权图像中对多裂肌、直立肌和腰肌的定量测量,观察不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与患者椎旁肌定量测量的关系。结果以ODI≤24分和ODI>24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丧失组46例和重度功能丧失组41例。轻中度功能丧失组L5椎板上端和下端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总横截面积、L5椎板下端直立肌总横截面积对称性和腰肌相对截面积水平均高于重度功能丧失组(P<0.05);L5上端和下端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总横截面积、L5下端腰肌相对截面积均与腰椎ODI指数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和腰肌相对截面积与DLSS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杨波梁智林唐杰赵小林王健王博臧传义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椎旁肌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前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依据纳入标准,20例病例进入数据库。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结果术后均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t_(RBC01)=5.153,t_(HGB01)=5.071,t_(RBC03)=2.716,t_(HGB03)=2.872,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检测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WBC)术后第3天检测结果低于术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WBC03=3.573,P<0.05);第1天、第5天、第7天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检测结果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LT)术后第1天检测结果低于术前,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PLT01)=3.55,P<0.05);术后第3天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PLT05)=-2.718,t_(PLT07)=-3.121,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对临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赵小林臧传义唐杰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梁智林
关键词:股骨骨折血液学试验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隐性失血的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监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和隐性失血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结合手术中使用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记录分析术前1 d、术后1、3、5、7 d的HCT、HGB和隐性失血量的变化,进行对照统计研究,并总结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失血情况。结果骨水泥型组与生物型组术前1 d、术后1、3、5、7 d的HCT和HGB分别为[(34.82±4.76)%vs(35.76±4.49)%、(30.56±3.31)%vs(30.38±4.75)%、(29.86±3.57)%vs(28.99±3.86)%、(28.28±2.15)%vs(27.46±2.74)%、(29.13±2.11)%vs(28.63±3.97)%;(119.16±14.74)g/Lvs(122.56±11.13)g/L、(100.95±10.49)g/L vs(100.14±14.40)g/L、(99.12±11.25)g/L vs(99.70±11.40)g/L、(99.00±6.46)g/L vs(97.17±13.47)g/L、(102.63±6.41)g/L vs(99.30±14.29)g/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HCT术后第5天达最低值,生物型组亦同。骨水泥型组HGB术后第5天到达最低值,生物型组亦同。术后1、3、5、7 d的骨水泥型隐性失血量低于生物型[(670.25±358.12)ml vs(703.97±402.84)ml、(692.28±394.18)ml vs(741.75±456.25)ml、(549.16±322.52)ml vs(580.39±305.94)ml、(570.72±350.61)ml vs(624.60±355.60)ml],术后第3天、第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11;t=-3.337,P=0.04),术后第1天、第5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术后第5天到达最低值,生物型组亦同。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CT、HGB变化值,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赵小林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梁智林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隐性失血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腕关节镜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比较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各3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按照AO分型均为C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3.2个月(12~26个月),两组在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应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关节镜技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应用腕关节镜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既可以进行关节内软骨面的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韧带和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部疼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李海雷王博李大村李建峰赵民刘井达赵亮
关键词:桡骨骨折腕关节镜腕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