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琪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 张建华张傲利董春霞张睿娟秦小琪杨林花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29例ND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血小板计数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9例NDMM患者,血小板减少组108例,占20.42%(108/529)。血小板减少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30.64(95%CI:23.43~37.85)个月短于血小板正常组41.39(95%CI:37.37~45.39)个月(P=0.002)。血小板减少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40.59(95%CI:30.61~50.57)个月短于血小板正常组60.92(95%CI:54.54~67.29)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是影响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238,95%CI:1.16~1.952,P=0.03)。结论:血小板减少的NDMM患者预后差于血小板正常的患者,血小板减少可作为NDMM的不良预后参数。
- 秦小琪夏玲牛园满谢欣娜王世芳郭巧花马艳萍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预后
-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χ^(2)=24.55,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χ^(2)=22.74,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χ^(2)=1.76,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χ^(2)=15.0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HR=0.11,95%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HR=0.47,95%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HR=0.25,95%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
- 陈苗范青李辉马艳萍秦小琪索晓慧杨辰朱铁楠段明辉韩冰王书杰周道斌庄俊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预后免疫治疗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球蛋白重建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s)的恢复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SCT后4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节点Igs的恢复情况及生存预后差异。结果:39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患者移植后2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移植前和移植后有效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9.7%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39例无复发及死亡患者中7例(17.9%)出现Igs恢复,6个月时36例无复发及死亡患者中15例(41.7%)出现Igs恢复,12个月时30例无复发及死亡患者中18例(60.0%)出现Igs恢复,且12个月内免疫球蛋白恢复时间越早,预示无进展生存期(PFS)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2个月内Igs是否恢复和mSMART3.0分层是PFS及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ISS各期PFS及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危险分层对预后的影响意义更大。结论:ASCT后12个月内Igs是否恢复和mSMART3.0危险分层是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
- 郭巧花秦小琪王世芳王静钰马艳萍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球蛋白预后
- 以胸骨肿物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探讨以胸骨肿物为首发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例以胸骨巨大肿物为首发临床表现的ALK- 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胸骨巨大肿物为首发症状, 结合胸骨肿物穿刺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明确诊断为ALK- ALCL, 给予CD30单抗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CHP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 胸骨肿物较前明显缩小, 全面评估疾病达部分缓解, 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程顺利。患者在门诊规律复查, 截至2022年8月, 疾病持续缓解。结论以胸骨巨大肿物为首发临床表现的ALK- ALCL罕见, BV联合CHP方案治疗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患者预后。
- 李燕玲秦小琪郭路瑶侯晓旭马艳萍
-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 地西他滨及丙戊酸联合预激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及丙戊酸联合预激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AML患者方案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试验组给予丙戊酸、地西他滨+CA(I)G方案〔VD-CA(I)G〕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激CAG方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分析影响老年AML患者VD-CA(I)G方案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及总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无复发生存(RFS)时间和平均总体生存(OS)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OS时间、无复发生存(RFS)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及不同危险度组患者的平均RFS时间、平均OS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试验组骨髓抑制期较对照组延长。结论 与单独使用CAG方案比较,VD-CA(I)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的CR率及总缓解率无明显差别,但是长期生存有益,安全性较好,且该方案的疗效不受年龄、危险度分级的影响。
- 郑转珍马艳萍姚晨旭董春霞秦小琪李国霞任方刚徐丽娟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丙戊酸CAG方案
- 西罗莫司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对所有体液或细胞免疫异常导致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总称,其共同免疫机制决定了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性。西罗莫司作为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免疫抑制剂,通过调整Treg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在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中具有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西罗莫司在原发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应用进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王亚茹马艳萍秦小琪
- 关键词:西罗莫司免疫抑制
- 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药物主要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为主。近年来包括CD38单抗、CAR-T细胞治疗以及其他一些新药的使用,显著提高了MM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其中PIs仍然是MM治疗的基本药物。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作为新一代的PIs,相较于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以及伊沙佐米(ixazomib,IXZ),由于其治疗机制的不同,更多地使用于复发难治性MM(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以及耐药MM的患者,且其疗效已被大量数据证实。但随着卡非佐米的临床应用,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本文将根据近些年对于卡非佐米耐药的研究,从自噬水平、药物代谢、蛋白酶体结构及数量、基因的修饰、细胞代谢5个方面分析卡非佐米的耐药机制,并据此给出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案。根据上述新的治疗方案有望增强卡非佐米的疗效,减少耐药现象的出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崔倩倩马艳萍秦小琪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
- 套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MCL兼具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共同特点,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不佳。最新研究认为,MCL的发病机制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细胞周期失调、SOX11过表达、表观遗传畸变等多种因素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文章主要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讨论MCL的发病机制和不同亚型的新发现,进一步分析MCL的临床多样性。同时,通过对MCL发病机制的认识,旨在为MCL未来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 李燕玲秦小琪马艳萍
-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类表观遗传学
- 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反应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总结其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8例,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9例,男女比例为1.7∶1,中位年龄62岁,首发表现为骨痛、乏力、发热、脾大和出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13例行免疫分型检测,均表达CD38、CD138;8例行染色体核型检测,3例正常,5例出现克隆性异常改变;12例行FISH检测,其中8例异常。17例患者应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2.9%,高于非硼替佐米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2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个月;原发性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2个月和2.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浆细胞白血病侵袭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对传统化疗不敏感,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长,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可从一定程度上延长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
- 王世芳秦小琪郭巧花王静钰马艳萍
- 关键词:浆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