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泽生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旋
  • 2篇反气旋
  • 1篇对印
  • 1篇洋盆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系统
  • 1篇跃层
  • 1篇增暖
  • 1篇站点
  • 1篇珊瑚
  • 1篇数据产品
  • 1篇探测仪
  • 1篇欧洲中期天气...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率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印度洋
  • 1篇中期天气预报
  • 1篇专用传感器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杜岩
  • 5篇陈泽生
  • 1篇陈天然
  • 1篇施燕萍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个代表站点的珊瑚δ^(18)O数据对热带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反演能力分析
2022年
珊瑚中的δ^(18)O含量可以高精度地记录热带海洋中的气候变率及气候变化信息,从而弥补器测观测时间长度有限的缺陷,为反演过去长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可能。热带印度洋的气候模态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周边区域甚至全球的气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1880—1999年间热带印度洋4个站点(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明打威)的珊瑚δ^(18)O数据,研究了其对热带印度洋气候的反演情况。结果显示,珊瑚δ^(18)O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演良好,珊瑚δ^(18)O与局地SST在季节循环中保持一致,且在低温季节对SST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4个站点的珊瑚δ^(18)O对印度洋海盆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IOBM)和印度洋偶极子模态(Indian Ocean Dipple Mode,IODM)有一定的表征能力,并且δ^(18)O记录的热带印度洋年际变率受年代际变率调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珊瑚δ^(18)O数据对于了解古气候时期热带印度洋气候变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站点的信息来完整地反映印度洋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
陈云帆陈天然龙上敏陈泽生杜岩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对海平面高度和海洋表层环流的影响
2017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风场数据和SODA2.2.4版本的再分析流场和海平面高度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1—2010年伴随印度洋海盆增暖(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而发生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Northwest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NWPAC),以及由其引起的海洋表层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变化。伴随IOBM所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在夏季时强度最大,并对西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有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会引起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对应着海面辐合、海平面高度升高。南海上层海洋对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的响应准同步,而菲律宾以东上层海洋的响应约滞后一个季节,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在秋季时达到最强,这种延迟可能和该纬度上西传Rossby波对海洋的调整有关。
施燕萍杜岩陈泽生
关键词:海洋环流海平面高度
基于CESM模式的4至6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异常增暖对印太气候影响的研究
2024年
热带西南印度洋温跃层深度较浅,该海域温跃层的变化与海表温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海气相互作用。文章基于观测资料和模式资料分析了4至6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对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气候影响。结果表明, 4至6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增强了当地的对流活动,导致热带西南印度洋降水的增加;热带印度洋的低空出现了关于赤道反对称的“C型”风场异常,即赤道以北为异常的东北风,赤道以南为异常的西北风;5月至6月北印度洋低空异常的东北风会减弱亚洲夏季风,北印度洋海表潜热释放减少,北印度洋海表增暖。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的气候影响并不局限在热带印度洋地区,其增暖能加热对流层大气,激发东传的大气开尔文波,热带西北太平洋低层的东风响应在信风的背景下也能触发局地的海气正反馈,两者共同有利于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低空反气旋式风场的维持。反气旋式风场异常在5、6月能增强季风水汽输送,使得我国长江流域的降雨显著增多。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热带西南印度洋加热异常可引起横跨北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了有益参考。
陈泽生李振宁郭媛媛王腾杜岩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反气旋
四种全球大洋水汽数据产品的比较分析
2021年
文章比较了卫星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SM/I&SSMIS)、遥感系统数据集(RSS V7R01)、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ERA5)和现代回顾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2版数据(MERRA-2)4种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在刻画全球大洋水汽气候态中的异同点,初步探究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柱水汽总量(TCWV)的变化特征和长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4种数据TCWV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较为一致。从1988至2018年,TCWV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热带海洋的年际变化显著,增加趋势较强,且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高度相关。利用再分析数据做短时间(如1991—1997年)的TCWV趋势分析时要慎重使用ERA5和MERRA-2的数据。在研究热带区域长期水汽变化趋势时,需谨慎使用MERRA-2的数据。
蔡逸男杜岩陈泽生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基本特征及生成和消亡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倍受关注,此次事件是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no的混合。研究发现,西风爆发和北太平洋经向模态对触发此次事件均有所贡献。通过对比2015/2016年、1997/1998年与中部型事件可知,2015/2016年事件在暖背景中产生,其发展形态与中部型事件较为相似,后期海表面温度异常迅速衰退主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持续的东风异常以及纬向平流较弱有关。较之1997/1998年事件,2015/2016年事件的海洋动力调整较弱,表现为较弱的温跃层反馈和海洋波动,纬向平流反馈的贡献大于温跃层反馈,大气强迫影响显著,中部海域相关要素异常值较大。在2015/2016年事件期间,赤道海域以及近赤道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变化基本呈负相关,且变化较为同步;衰退阶段热含量的流失主要集中在5°S—5°N海域,向两极的热输送明显。
郑依玲陈泽生王海杜岩
关键词:NINO事件西风爆发温跃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