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眼视光中心的50例(78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26(39眼)]和对照组[n=24(39眼)]。实验组采用集中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弱视训练,对照组采用家庭弱视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训练后视觉方向、视觉轮廓及视觉精细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实验组视觉方向、视觉精细和视觉轮廓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效果显著,能快速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玲芳高娜何芳宋伟琼谭华霞张艳丽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
- 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行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对双眼视功能(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影响,以寻求导致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的原因,同时为近视眼患者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量的设计提供另一参考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来我院行LASI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IK组,选取例来我院行LASE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EK组,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病例近视度数<-6.00 D,年龄<30岁。观察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术前戴镜比较,LASIK组和LASEK组在手术后1周、1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术后1周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均呈一过性的降低,然后逐渐恢复,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有关。
- 高娜武正清何芳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AC/A
-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LASEK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8例(151只眼),其中A组46例(90只眼)接受TICL植入术;B组32例(61只眼)接受ICL植入并于3个月后在我院采用个体化LASEK术进行补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视觉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屈光度、UCVA、BSCVA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UCVA、 BSCVA、屈光稳定性略低于B组(P<0.05),而残余散光高于B组(P<0.05)。患者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眼压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部分患者因人工晶状体散光轴的旋转导致视力的不稳和视觉质量的下降,但无干眼症状。B组患者视力的稳定性更好,但是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一直持续。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安全性可靠。结论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屈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且安全可靠。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后视力的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对视力要求更高的患者的首选;眼表状况欠佳,有明显干眼症状的患者TIC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宋伟琼周小平高娜
-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
- 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视功能检查,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展多媒体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视功能检查结果及眼位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程度、垂直偏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程度、垂直偏移程度均小于入组时,且训练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患儿正常占比均高于入组时,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可改善知觉眼位和近立体视功能,对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 高娜何芳杜玲芳周丽丽黎颖莉
-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视功能眼位
- 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外斜Ⅴ征的个性化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亢进的Ⅴ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外斜Ⅴ征患者,根据其双眼下斜肌亢进是否对称,分为3组。A组19例单侧下斜肌亢进的患者,手术采用单眼下斜肌切断术治疗Ⅴ征;B组18例双侧下斜肌亢进且双侧下斜肌亢进相差(0^+1)的患者,手术采用双眼下斜肌切断术治疗Ⅴ征;C组24例双侧下斜肌亢进且双侧下斜肌亢进相差(+2^+3)的患者,手术采用一眼下斜肌单纯切断加另一眼下斜肌部分肌肉切除术治疗Ⅴ征。观察3组患者术后1年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手术后1年复查:A组18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1例外斜视欠矫,2例出现对侧下斜肌亢进,17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双眼下斜肌无亢进,10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B组15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2例外斜视过矫,1例外斜视欠矫,17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5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C组22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2例残余单眼下斜肌亢进(+1^+2),21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1例外斜视过矫,2例外斜视欠矫,3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结论外斜Ⅴ征根据是否伴有双侧下斜肌功能亢进及双侧亢进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确切,手术矫正有利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 杜玲芳谭华霞张艳丽何芳宋伟琼高娜
- 关键词:下斜肌亢进双眼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