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洋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4篇小说
  • 2篇艺术
  • 2篇艺术特色
  • 1篇淡化
  • 1篇道德
  • 1篇严歌苓
  • 1篇严歌苓小说
  • 1篇衍变
  • 1篇意蕴
  • 1篇远望
  • 1篇人性
  • 1篇散居
  • 1篇施叔青
  • 1篇数据分析
  • 1篇题材
  • 1篇突围
  • 1篇女性
  • 1篇潘金莲
  • 1篇奇人
  • 1篇主题意蕴

机构

  • 7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7篇马海洋
  • 4篇俞春玲

传媒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华文文学
  • 1篇黑河学刊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碧云小说中的香港想象与意识流变
黄碧云是香港著名作家,其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文坛,创作轨迹与香港近代城市流变相贴合,香港本土作家的身份,使其具备观看香港的第一和真实的视角,因而更具备诉说香港的权利。其前期作品致力于书写香港社会发展变迁,由此牵涉出岛内...
马海洋
文献传递
钟晓阳小说研究现状述评—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2020年
文章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方法,系统梳理了钟晓阳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主要刊物、研究学者、关键词等,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主题意蕴研究、艺术特色研究、比较研究三个类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具体探讨,试图对钟晓阳作品传播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
俞春玲周必正马海洋
关键词:CITESPACE数据分析主题意蕴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施叔青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20年
施叔青的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其不断迁徙的经历带来了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蕴和多重文化特色,因而其创作被称为"施叔青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施叔青作品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在研究视角、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题材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其后期两部大河小说尤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及港台有关施叔青小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以形成对施叔青研究的较为系统的认知。
俞春玲马海洋
关键词:施叔青题材艺术特色大河小说
论《小镇奇人异事》的道德史书写及东方呈现被引量:2
2018年
《小镇奇人异事》是哈金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记忆中的乡村,将笔触重点放置于对民众精神状态的开掘之上,由此描写了一幕幕道德失范的故事。通过人物活动建构小镇道德史,在小镇看似平和的空间中,上演了诸多群体暴力的游戏。最终,作者通过身体表露道德,通过人性展现道德评价,并通过群体性的道德失范达成对于小镇道德史的破碎书写,书写之中,也隐含着作者对于东方的呈现策略。
俞春玲马海洋
关键词:人性道德
《金山》的空间建构与精神衍变被引量:1
2018年
《金山》是反映早期华人生活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作者以方家五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采用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穿插的叙事方式,真实地展现了早期金山客的生存状态。《金山》中的空间可分两类,即闭合空间、开放空间或称公共空间,本文对《金山》中的空间建构进行分析,探讨人物在闭合空间、公共空间中的不同生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空间转变所带来的人物精神状态的衍变。
马海洋俞春玲
身世浮沉 故国远望——论严歌苓小说中的离散意识被引量:1
2017年
"离散"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主要指移民者身体及精神上的无根性。严歌苓作为第五代移民作家蜚声北美文坛,其新移民作品中体现出浓厚的离散倾向。现拟对"离散"一词做相关阐述,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在严歌苓作品中的体现。
马海洋
关键词:散居淡化
圈禁与突围——《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困境分析
2018年
《我不是潘金莲》以横跨20年的故事时间,围绕着李雪莲的上访经历,展开一幅幅滑稽的人物群像。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处处凸显着女性生存的困境,本文试图从三方面入手,即男权社会的圈禁、男权话语的围剿及女性主体的自缚,旨在通过细读,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李雪莲困境的形成原因,以此更好地探讨女性的主体价值。
马海洋
关键词:男权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