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生物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电致变色
  • 5篇离子
  • 3篇电极
  • 3篇电容
  • 3篇电致变色材料
  • 3篇电致变色器件
  • 3篇氧化钨
  • 3篇锌离子
  • 3篇可逆
  • 2篇电解液
  • 2篇电解质
  • 2篇电容器
  • 2篇预镀
  • 2篇杂化
  • 2篇枝晶
  • 2篇枝晶生长
  • 2篇配气
  • 2篇配气机构
  • 2篇活塞
  • 2篇分子

机构

  • 14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王振
  • 4篇陈永
  • 2篇李敏
  • 2篇李美
  • 2篇陈大明
  • 1篇成善汉
  • 1篇周媛
  • 1篇朱国鹏
  • 1篇汪志伟
  • 1篇郝园园

传媒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无负极锌离子杂化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负极锌离子杂化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集流体的其中一面进行预镀锌处理;其中,预镀锌质量与正极材料吸附质量之比为1:(1.2‑1.7);(2)将正极极片、隔膜、预镀锌后的集流体、垫片、弹片依...
陈永吴金鹏陈大明王振罗先游赖文德李敏
一种基于透明金属网电极的电致变色器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透明金属网电极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四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一层为透明导电玻璃,所述第三层为锌网或镀锌金属网格;所述第四层为透明不导电玻璃,用于放置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为空腔,...
王振李善林陈永韦雅庆
文献传递
一种使用水系电解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水系电解液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以盐包水电解液为电解质层,以石墨箔作为离子存储层,具有优异的耐温性、高的光学调制能力、较短的响应时间,且透光率可调,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王振 陈莹玉 范博文 张晨阳 夏胜斌 王小雨
电磁液压配气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液压配气机构,包括电磁液压配气机构缸体和活塞执行机构,电磁液压配气机构缸体由电磁线圈、大小活塞、永磁体、端盖和油腔等组成。电磁线圈通电时,线圈受到沿轴向的电磁力,通过左手定则可以判定其方向。电磁线...
李美张少波谭偲龙王振
文献传递
一种水分子插层氧化钨锌离子混合电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分子插层氧化钨锌离子混合电容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WO<Sub>3</Sub>·H<Sub>2</Sub>O或WO<Sub>3</Sub>·2H<Sub>2</Sub>O水分子插层...
王振李善林吴金鹏陈永韦雅庆郑成
一种反置型法布里-珀罗腔电致变色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置型法布里‑珀罗腔电致变色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致变色电池包括:工作电极、负极和电解质层,所述工作电极包括多孔滤膜、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
王小雨张晨阳陈莹玉李庚潞叶巍翔王振
基于可逆碘电沉积的色中性WO<Sub>3</Sub>-I<Sub>2</Sub>互补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可逆碘电沉积的色中性WO<Sub>3</Sub>‑I<Sub>2</Sub>互补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互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电解质层在所述两个导电层内,所述电致变色层为阴极电...
王振郭祥林宛江北孙麟
电磁液压配气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液压配气机构,包括电磁液压配气机构缸体和活塞执行机构,电磁液压配气机构缸体由电磁线圈、大小活塞、永磁体、端盖和油腔等组成。电磁线圈通电时,线圈受到沿轴向的电磁力,通过左手定则可以判定其方向。电磁线圈驱...
李美张少波谭偲龙王振
文献传递
一种使用石墨箔对电极的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石墨箔对电极的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及其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所述离子存储层为石墨箔,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氧化钨。本发明选用与电致变色层WO<Sub>3</S...
王振 陈莹玉 宛江北 陈露 江伟 吴思思
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时间分子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7年
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是开花发育的关键,在合适的时间开花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极为重要,植物开花时间的调控对农业生产发展意义重大。植物开花是由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协同调节的一个复杂过程。近年来,对不同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特别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的开花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探明开花时间分子调控的6条主要途径分别是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温度途径、赤霉素途径和年龄途径。各遗传调控途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开花调控网络。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舒黄英郝园园蔡庆泽王振朱国鹏成善汉周媛汪志伟
关键词:拟南芥开花时间分子调控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