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竹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心...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机构

  • 5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博爱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刘方竹
  • 3篇张晓芳
  • 1篇马育平
  • 1篇陈亚亮
  • 1篇陆涛
  • 1篇樊立杰
  • 1篇季晓平
  • 1篇刘明建
  • 1篇樊立杰
  • 1篇张晓芳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5只。以液氮冷冻法制作大鼠AMI模型,以传代、诱导多次的MSCs作为移植细胞,注入移植组梗死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移植组于术后4周处死,移植部位行BrdU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部分移植细胞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术后4周,移植组大鼠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部位组织切片可见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核。结论传代、诱导多次的大鼠MSCs体外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移植入AMI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有助于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张晓芳刘方竹季晓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检测过颈动脉超声的患者192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109例)和非斑块组(83例)2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水平(FBG),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值1.10,P值0.002)、高血压病(OR值2.81,P值0.031)、糖代谢异常(OR值2.74,P值0.028)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高龄、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方竹张晓芳樊立杰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拔管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法
2002年
刘方竹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拔管反应病因
北京丰台区机关单位1118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2008年
目的调查市区机关单位干部的高血压、脂代谢、糖代谢异常情况。提供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身体素质。方法将1118名机关单住干部按照年龄、性别分组,常规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和血压、超声扫描肝脏。结果本次调查显示,该组人群高血脂症、糖代谢异常、脂肪肝总检出率高于国内同类调查,分别达33.6%、14.0%、23.6%,高血压病的总栓出率17.8%。高脂血症发病高峰人群年龄逐渐提前,男性尤其是40~49岁年龄组男性糖代谢、脂代谢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并且明显高于近年来国内同类报道。结论以上4种情况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机关单位工作的职工,尤其是40岁以上男性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应加大力度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定期体检,做到以防病为主。
刘方竹张晓芳樊立杰
关键词:健康体检检出率
论康复医学院内科教学思路的转变
2006年
作者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及近年来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阐述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康复医学的高等教育应从根本上改变康复意识和范畴,从而改变临床内科教学的思路,并对不同层次培养的康复医学生因材施教。从康复医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如何转变医学生对康复认识的局限性,将单纯专业教学向临床-康复一体化全面发展,就必须制定康复医学院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将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内科教学思路。针对康复医学生的不同层次,将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不同教学定位。
刘方竹陈亚亮马育平陆涛
关键词:康复医学内科教学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早期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BSI)流行病学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究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IL-8与BSI早期的关系,为BSI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ELISA法测定BSI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6、IL-1β、IL-8水平,并采用SPSS软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SI与侵袭性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以及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免疫力的关系。结果患者进行侵袭性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年龄、住院天数、免疫力均是BSI的危险因素。进行侵袭性治疗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BSI的几率更大(P<0.01);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免疫力越低,发生BSI的几率越大(P<0.05);而性别与BSI无相关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在BSI早期明显提高(P<0.05)。结论侵袭性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以及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均是BSI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为BSI的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IL-8在BSI早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BSI早期诊疗的参考依据。
张晓芳刘方竹刘明建
关键词:血流感染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