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立

杨立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湍流
  • 2篇转捩
  • 1篇鱼雷
  • 1篇水下
  • 1篇水下航行
  • 1篇水下航行器
  • 1篇体动力学
  • 1篇平板
  • 1篇流体动力学
  • 1篇浑沌
  • 1篇剪切流
  • 1篇剪切流动
  • 1篇减阻
  • 1篇航行
  • 1篇航行器
  • 1篇边界层
  • 1篇边界层流动
  • 1篇层流
  • 1篇传热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杜先之
  • 4篇杨立
  • 2篇蒋小勤
  • 2篇华顺芳
  • 1篇周福国
  • 1篇郑学龄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维平行壁面剪切流动的转捩与混沌模型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利用约化摄动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二维平行壁面剪切流动的转捩与混沌现象,得到了描述二维平行壁面流动中的小振幅T—S波的演化方程为Korteweg—DcVries—Burgers方程,反映T—S波衰减或增长率的参数为KdV—Burgers方程中的耗散系数v_1与色散系数δ的比值v_1/(δ^(1/2)),v_1和δ由流场结构决定的。当T—S波振幅被放大到一定程度后将受到的自由流中的高次或亚谐波的激励,经过分叉而进入混沌状态。二维平行壁面剪切流动进入混沌的现象可用含二次非线性项的强迫振动方程来描述。从周期运动的T—S波进入混沌至少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倍分叉途径;另一种是偶阶次次谐分叉途径。由哪一条途径进入混沌取决于自由流中扰动量的激励频率和流场的耗散系数与色散系数的比值。
杨立华顺芳杜先之
关键词:转捩浑沌流体动力学湍流
水下航行器热尾流在稳定分层环境中的浮升规律被引量:16
1991年
一、在稳定分层流中热尾流浮升的分析 稳定分层环境中,对远程热尾流作假设:1)流动定常;2)尾流是轴对称的;3)在尾流未达到最大浮升高度时,在分层环境中尾流的扩展与均匀流中的扩展相似;4)密度变化仅在浮力项中考虑,这就是所谓的Boussinesq近似。
杨立华顺芳杜先之
关键词:水下航行器
加热对自然转捩湍斑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利用流动显示和高速摄像技术,在湍流度为1%的水洞中,对加热的细长旅成体鱼雷模型表面的流动转捩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加热对自然转捩过程中湍流斑的猝发有明显影响,加热减小了湍斑产生的频率,增加了湍斑间的展向间距,使转捩过程中层流转变为完全湍流的过渡区延长.加热对瑞斑产生的纵向位置无明显影响。本文的实验结果正好解释在较高湍流庭环境中的加热减阻机理.
杨立蒋小勤周福国杜先之
关键词:湍流鱼雷
加热对竖置平板水边界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1998年
本文用流场显示、电视录像与测量局部摩擦阻力同时进行的方法,研究了加热对竖置平板水边界层流态及摩擦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流场湍流度1%的水洞中,模型前部壁面加热有效地延迟了水边界层的转捩,延长了层流区长度;相应地湍斑生成频率下降,处于转捩区的测力板上的平均摩擦阻力明显下降;处于层流区测力板上的摩阻略有减小,而处于湍流区测力板上的摩阻略有增大.实验中还观察到模型头部强加热引起层流分离现象.
蒋小勤杨立郑学龄杜先之
关键词:传热边界层流动减阻平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