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馨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用生物组学技术进行再生医学研究的方法及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由于疾病、损伤造成的组织和器官缺损以及移植手术所需供体组织和器官的缺乏,人们越来越希望能通过建立身体自身的再生能力来恢复或重建正常的身体机能,于是再生医学迅速兴起并成为研究热点.组织、器官的再生是一个涉及多层次结构并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而基于生物分子群组的生物组学技术在再生医学研究中较传统生物分子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回顾总结近年运用生物组学技术进行再生医学研究的方法及成果,分析了运用生物组学进行再生医学研究的优势并提出展望.
- 吴晓航林锦娜胡艺馨赖伟翊林浩添
- 关键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 生物组学技术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2017年
- 随着医疗技术和人们卫生养生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长寿的渴望越来越强,使关于衰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衰老过程涉及到细胞内不同层次(器官系统到细胞器水平)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传统的分子生物技术对个别生物大分子的靶向性研究已经无法满足衰老研究的需要,因此从不同层次分别对分子组分进行群组研究的生物组学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衰老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近年兴起的生物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表观遗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阐述生物组学于该领域研究的优势、潜在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衰老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衰老方式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 吴晓航胡艺馨林锦娜林浩添
- 关键词:生物大分子衰老过程组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
-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2年2月至2016年8月间就诊26例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比较两组间平均值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双尾t检验.结果 26例双眼无虹膜患者中,男、女各13例,平均初诊年龄(8.72±8.06)岁,30.8%(8/26)例有家族遗传史,88.5%(23/26)伴有双眼白内障,11.5%(3/26)伴有单眼白内障,累计收集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49只眼进行分析.患眼白内障形态分类以绕核型24.5%(12/49),后囊下型22.4%(11/49),全白内障18.4%(9/49)为主.合并眼球震颤36.7%(18/49),玻璃体混浊28.6%(14/49),黄斑发育不良(10/49),屈光不正、外斜视各12.2%(6/49),先天性青光眼8.2%(4/49),内斜视、先天上睑下垂、晶状体异位各4.1%(2/49),巩膜葡萄肿2.0%(1/49),视网膜色素变性2.0%(1/49).30.6%(15/49)眼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有93.3%(14/15);≥0.3有20.0%(3/15);术后高眼压发生率33.3%(5/15),重度后发性白内障13.3%(2/15),脉络膜出血合并脱离6.7%(1/15).其中80.0%(12/1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白内障注吸联合人晶状体植入术,20.0%(3/12)的术眼因眼部合并症未予植入人工晶体,配戴框架眼镜较正屈光不正.患者首诊时平均角膜曲率为(40.40±2.11)D;平均散光度数为(2.61±2.29)D;CCT为(652.18±106.16)μm;ACD为(3.06±0.98)mm.术前与术后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双眼发病及家族遗传倾向,病程多呈进展性,且常因其他合并症影响治疗方式选择及手术预后.
- 吴晓航曹乾忠胡艺馨林锦娜林浩添陈伟蓉刘奕志
- 关键词:无虹膜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晶体植入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