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乐正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脉络膜
  • 4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黄斑
  • 2篇电图
  • 2篇新生血管性
  • 2篇新生血管性疾...
  • 2篇血管性疾病
  • 2篇视网膜电图
  • 2篇葡萄膜
  • 2篇葡萄膜炎
  • 2篇中西药治疗
  • 2篇脉络膜新生血...
  • 2篇膜炎
  • 2篇黄斑变性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12篇吴乐正
  • 8篇黄时洲
  • 6篇吴德正
  • 5篇文峰
  • 4篇罗光伟
  • 3篇关天芹
  • 3篇刘彩娇
  • 2篇高汝龙
  • 2篇吴乐正
  • 2篇张国明
  • 1篇曾凌华
  • 1篇陈又昭
  • 1篇蒋莉
  • 1篇曹心嫄
  • 1篇江福钿
  • 1篇罗苔青
  • 1篇马巧云
  • 1篇龙时先
  • 1篇蒋莉
  • 1篇陈长征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Chines...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眼科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观察
黄时洲文峰罗光伟刘彩娇关天芹吴德正吴乐正
我国临床视觉生理学发展的50年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临床视觉生理学已从对视野的关注逐步扩展到对色觉、光觉,以及视觉电生理等众多领域的检测和研究,构成我国眼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视觉生理学对视功能的评估、探讨和对眼疾患视觉损害的观察、治疗、疗效及发病机制等都有重要关联和贡献.
吴乐正黄时洲龙时先罗光伟文峰
关键词:视觉生理学视觉电生理视觉损害发病机制视功能眼科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西药治疗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视野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在接受中西药治疗后的视功能改变,客观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视野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7年至2009年经FFA及ICGA确诊湿性型AMD、特发性CNV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共14例(16只眼),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底彩照、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结果治疗后6个月中心300视野平均缺损(MD)、丢失变异(LV)明显下降(P〈0.05),中心10°视野LV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mfERG第3环、第5环N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R)=0.03,P(5R)=0.021);治疗后6个月mfERG第1环、第2环P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R)=0.012,P(2R)=0.036)。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对CNV患者的视功能有稳定或改善的作用。
蒋莉黄时洲吴乐正文峰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西药联合治疗多焦视网膜电图
后葡萄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2008年
后葡萄膜炎是一类严重影响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病变,反复发作可造成脉络膜视网膜损害,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如果在黄斑区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则对中心视力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目前有关后葡萄膜炎合并CNV的报道不多,我们对一组后葡萄膜炎合并CNV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黄时洲文峰罗光伟刘彩娇关天芹吴德正吴乐正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回顾了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有关危险因素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杆细胞易感生学说提出了新的发病机制 ,新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治疗、局限性黄斑转位术、经瞳孔温热治疗及基因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
陈长征吴乐正黄时洲
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病因发病机制
13例先天性无虹膜与过氧化氢酶关系的探讨
1993年
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并非只累及虹膜,还伴有多种眼部先天性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有明显的虹膜发育不良(可呈缺如)及其他外、中胚叶发育异常,如角膜、房角、晶体、黄斑与视神经等。部分患者尚伴有智力低下、泌尿生殖器异常,Wilms’瘤等全身表现。
陈又昭马巧云曹心嫄李丹扬曾凌华吴乐正
关键词:先天性无虹膜过氧化氢酶
黄斑病变的明视视网膜电图及色觉变异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解黄斑病变的明视视网膜电图及色觉变异。应用明视视网膜电图(I16红光刺激和I8白光刺激)和色觉试验(Panel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同时检测视网膜前膜病人12例(15眼)和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病人12例(17眼),了解两种检查的异常率并进行两种检查方法的比较。结果:受试患眼明视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明视I16红光和明视I8白光刺激的异常率分别为24.32%和10.81%,Panel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的异常率分别56.76%和70.27%。X2检验显示明视视网膜电图的异常率和两种色觉试验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网膜前膜和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等轻度黄斑病变可引起明视视网膜电图和色觉的改变。
黄时洲吴德正罗苔青罗苔青江福钿
关键词:黄斑病变色觉试验
掌握基本原理,走出视觉电生理技术临床应用的误区被引量:2
2020年
临床常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测方法包括闪光ERG、图形ERG、VEP和多焦ERG等,这些检查方法对疾病鉴别、视功能判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很多临床医生在检查方法选择上或检查结果的解读方面出现了较多的误区。深入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从而为正确地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姜利斌吴乐正
关键词:视网膜电描记术
眼球震颤婴幼儿的视网膜电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眼球震颤婴幼儿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ERG标准化方案,应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Neuropack MEB-2200K电生理仪对出生2个月至72个月的眼球震颤婴幼儿共46例(92只眼)进行测试。结果:46例(92只眼)眼球震颤婴幼儿中,除1例(2只眼)在闪烁光刺激时无法记录到ERG闪烁光反应外,其余病例皆可记录到5种类型的ERG。其中视杆细胞ERG、标准混合ERG、振荡电位、单次闪光视锥ERG和30Hz闪烁光反应的异常率分别为65%,86%,61%,77%和62%。若对每1只眼5种类型ERG进行综合评估,有5只眼表现为单纯视杆反应降低、11只眼表现为以视杆反应改变为主的杆锥反应异常、14例表现为单纯视锥反应降低、23只眼表现为以视锥反应改变为主的锥杆反应异常、8只眼表现为单纯混合反应异常、8只眼表现为全部记录不到反应的熄灭型,各有5只眼出现全部ERG的轻度下降、中度下降、重度下降,仅8只眼记录到正常ERG。结论:眼球震颤婴幼儿的ERG异常率达91%,表明视网膜的异常在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时洲吴德正关天芹刘彩娇吴乐正
关键词:婴幼儿视网膜电图眼球震颤
Comparison of pre-and post-operational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 of retinal detachment
2002年
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 (mfERG) before and after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wenty three patients (23 eye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underwent mfERG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 latencies and average response densities of N 1 wave and P 1 wave of mfERGs in detached areas, attached areas, fovea and the entire tested area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s Preoperatively, the average response densities of N 1 wave and P 1 wave in the detached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in attached areas ( t =3 68, t =4 26, P <0 01), and the latencies of N 1 wave and P 1 wave in detached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in attached areas ( t =3 07, t =3 89, P <0 01)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 response densities of N 1 wave and P 1 wave in detached areas, fovea and the entire tested area increased,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re and postoperatively ( P <0 05) However, the latencies of N 1 wave and P 1 wav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0 05) Conclusions The mfERG is a useful tool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of posterior retinal function after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The response density is a more sensitive index than latency to evaluate retinal function of retinal detechment
吴德正高汝龙张国明吴乐正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