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凡

作品数:13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肝切除
  • 7篇肝切除术
  • 5篇肿瘤
  • 5篇肝癌
  • 5篇肝肿瘤
  • 4篇螺旋体
  • 4篇梅毒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3篇肝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人脑
  • 2篇人脑微血管内...
  • 2篇神经梅毒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吴凡
  • 9篇王黎明
  • 9篇荣维淇
  • 9篇吴健雄
  • 6篇刘立国
  • 5篇钟宇新
  • 5篇王一澎
  • 4篇王千秋
  • 4篇徐泉
  • 3篇余微波
  • 3篇苗成利
  • 2篇彭涛
  • 2篇李喜莹
  • 2篇赵维齐
  • 2篇赵国华
  • 2篇刘敏
  • 1篇王维虎
  • 1篇安松林
  • 1篇任骅
  • 1篇张瑞丽

传媒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性发病居多(67.6%),发病时男性较女性肿物直径小,患者多无临床症状(64.7%),32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肿瘤标记物CAl99,AFP正常,术前MRI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54.5%。34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17-134个月,无复发。结论FNH如能诊断准确,可随访观察,如确诊困难、有明显临床症状、短期增长速度较快,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刘立国荣维淇王黎明钟宇新吴凡徐泉王一澎吴健雄
关键词:肝肿瘤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肝切除术
神经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梅毒和HIV感染群体的扩大,神经梅毒受到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能在神经梅毒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征性,随着受重视的程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神经梅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吴凡王千秋
关键词:神经梅毒苍白密螺旋体中枢神经系统流行病学脊髓痨
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癌切除联合放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4例中央型肝癌患者入选。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影像学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性。术中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技术切肝。瘤床放置金属标记、术后进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并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4例均为肝细胞癌,5例见脉管瘤栓,1例有门静脉瘤栓,30例(88.2%)伴有肝硬化。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右侧胸腔积液、腹腔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房颤各1例。3例患者未完成放疗疗程,31例完成术后放疗。除3例出现Ⅲ。骨髓抑制外,其余均为I。或Ⅱ。副反应。34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5%、64.2%;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0%、86.2%。结论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安全,疗效较好。
刘立国吴健雄荣维淇王黎明钟宇新吴凡金晶任骅徐泉王一澎苗成利余微波王维虎
关键词:中央型肝癌肝切除术放疗
肝细胞腺瘤和肝腺瘤病1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及肝腺瘤病(1iveradenomato—sis,L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HCA及1例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女性发病居多,共7例、(63.6%),1例女性肝腺瘤病患者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全组中位发病年龄33(范围25~70)岁。多数无临床症状(72.7%)。肿瘤标记物CAl9—9和甲胎蛋白(AFP)正常。超声造影、CT及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去强化。组织病理提示10例为单发病灶,诊断FICA,其中1例肿瘤细胞轻度异型及不典型增生,1例存在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细胞生长活跃;另外1例为多发病灶,细胞存在异型,诊断肝腺瘤病。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21~125个月,无复发。结论HCA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肝脂肪变性可能为HCA和LA的共同病因,口服避孕药物可能为LA的病因。动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CA有病灶破裂出血及癌变危险,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刘立国吴凡吴健雄王黎明荣维淇钟宇新徐泉王一澎苗成利
关键词:肝脏肝细胞腺瘤肝切除术
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巨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外科治疗的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Cox回归法对15个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37.9%和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大于400μg/L、肿瘤大于12cm、肿瘤边界是否清楚、有无血管侵犯、TNM分期与巨大肝癌的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血管侵犯、肿瘤边界是否清楚、肿瘤大于12cm是影响巨大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边界是否清楚、有无血管侵犯、TNM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外科治疗巨大肝癌相对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预后。对高危因素患者需要依靠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吴凡王黎明吴健雄刘立国荣维淇余微波安松林刘发强冯莉田斐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预后
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在肝中央型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提高肝中央型大肿瘤的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技术对133例肝中央型大肿瘤患者行肝中央型大肿瘤或肝段切除。结果133例肿瘤均予完整切除,手术死亡1例。术中44例肝区域血流一次性全阻断12-33min;23例左、右肝血流分别阻断一次者,共阻断8—50min;一次右侧入肝血流阻断最长者40min。132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65.4±24)ml,其中94例肝原发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23±479)ml,38例无肝硬化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58-2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2例患者中,有122例(92.4%)患者于术后1周内肝功能恢复至ChildA级,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腹水,其中2例并发肝细胞性黄疸(均为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术前做肝动脉介入治疗2次。术后发生胆瘘4例,胃瘫1例,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57.7%和36.9%。结论在肝中央型大肿瘤手术中,采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切肝时的出血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组织缺血、缺氧时间,有利于保护肝细胞功能,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吴健雄王黎明刘立国钟宇新荣维淇吴凡徐泉王一澎苗成利余微波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
肝癌术中输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肝癌术中输血风险评分(TRS)模型,预测术中输血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因子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分析P〈0.05的因子构建肝癌TRS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352例肝癌患者术中输血92例,输血率为26.1%。单因素分析显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侵犯或紧邻大血管、切肝段数和手术时长对术中输血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AST〉40U/L、Alb〈35g/L、肿瘤≥5cm、肿瘤位于右叶、侵犯或紧邻大血管、手术时长〉3h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设定Alb〈35g/L为2分,其他因子均为1分,计算每例患者的总分值即为TRS。TRS在0—6分范围对应的输血概率依次为0、3.8%、20.0%、35.7%、53.3%、84.6%、100%,人均输血量依次为0、0.2、0.8、1.7、3.7、5.7、8.0U,TRS与输血概率和人均输血量显著正相关(P〈0.05)。TRS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以3分为是否输血的临界值,敏感度73.9%,特异度70.4%。结论TRS模型对肝癌术中输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肝癌手术合理备血提供指导。
彭涛吴健雄王黎明刘敏李喜莹荣维淇吴凡赵维齐赵国华
关键词:肝癌术中输血风险评分
梅毒螺旋体粘附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梅毒螺旋体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粘附。 方法 将HBMEC接种于24孔板玻片中,加入1.6 × 10^7条/ml的梅毒螺旋体悬液混合培养,分别于培养0.5、2、4 h,运用扫描电镜检查梅毒螺旋体与HBMEC的粘附方式;加不同密度(4 × 10^6条/ml、8 × 10^6条/ml、1.6 × 10^7/条ml)梅毒螺旋体悬液混合培养,于不同的时间点(2、4、6、16 h)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计数单个HBMEC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量。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梅毒螺旋体与HBMEC粘附时表现为集中粘附于HBMEC膜表面的某一区域,且在粘附的部位两者发生部分融合。加入不同浓度的梅毒螺旋体悬液与HBMEC混合培养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87.72,P 〈 0.001),单个细胞上的梅毒螺旋体数量随着混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6 h时达到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在16 h时为最低。在各观察时间点,不同密度组细胞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593.23,P 〈 0.001),时间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F = 98.74,P 〈 0.001)。 结论 梅毒螺旋体可以粘附于体外培养的HBMEC,部分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末端与HBMEC膜溶解粘附于细胞表面。
吴凡张瑞丽张津萍王千秋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梅毒螺旋体粘附重复测量资料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肝癌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肝癌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肝癌根治手术的3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未输血组、仅输血浆组和输红细胞组。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Cox回归法对肝癌术后复发和生存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分析。 结果339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3.1%、35.4%、22.4%,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2个月;1、3、5年总生存率为90.5%、69.5%、56.4%,中位生存期72个月。未输血组(181例)、仅输血浆组(48例)和输红细胞组(110例)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22、12个月和99、63、40个月,3组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输血浆(HR=1.658,P=0.026)、输红细胞(HR=1.470,P=0.030)、血清甲胎蛋白〉400 μg/L(HR=1.686,P=0.002)、白蛋白〈35 g/L(HR=1.782,P=0.047)、肿瘤有包膜(HR=0.597,P=0.012)、肿瘤坏死(HR=1.820,P=0.001)和TNM分期Ⅲ期以上(HR=2.537,P=0.000)是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围手术期仅输血浆与围手术期输红细胞都对肝癌术后生存有不利影响。
彭涛王黎明吴健雄刘敏李喜莹荣维淇吴凡赵维齐赵国华
关键词:肝肿瘤输血预后
梅毒螺旋体中BamA同源蛋白TP_0326的结构研究
2015年
β-barrel膜蛋白是革兰阴性菌的一种外膜蛋白,在细菌的存活和致病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由β-barrel装配机器(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BAM)负责装配。
吴凡王千秋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革兰阴性菌致病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