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针对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均接受了血管重建术(RVS),比较其预后的不同,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得到完全血管化治疗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对指导RVS治疗方案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10至2010-12期间在阜外医院行MPI提示有心肌缺血,并在3个月内在我院接受RV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共202例患者入选,根据CAG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血管化组(CAG_(CR)组,n=99)和不完全血管化组(CAG_(IR)组,n=103)。根据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均接受RVS,分为心肌缺血完全纠正组(MPI_(CR)组,n=112)和心肌缺血不完全纠正组(MPI_(IR)组,n=90)。死亡为第一随访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次RVS)为第二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46±21)个月。结果:CAG_(CR)组的死亡率低于CAG_(IR)组[4.0%(4/99) vs 11.7%(12/103),P=0.025],CAG_(CR)组与CAG_(IR)组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15/99) vs 18.5%(19/103),P=0.28]。MPICR组的死亡率[3.6%(4/112) vs 13.3%(12/90),P=0.005]和MACE发生率[12.6%(14/112) vs 22.6%(20/90),P=0.004]均明显低于MPI_(IR)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I指导下的心肌缺血纠正不完全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危险比(HR)=4.02,95%可信区间(CI):1.13~12.55,P=0.017]和预测MACE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HR=2.67,95%CI:1.31~5.40,P=0.006)。结论:对有心肌缺血接受RVS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重视针对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罪犯血管"早期进行完全血管化治疗,达到完全纠正和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病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8±1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50%),其中无狭窄的冠状动脉23支,有狭窄的冠状动脉25支。两日法行药物^(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SPECT显像测定CFR。采用首次通过法并勾画肺动脉段感兴趣区,获取显像剂的动脉输入函数曲线,代表心肌灌注显像剂到达心脏的总放射性计数(PAC),将图像重建后的心肌短轴图像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血管区域支配的心肌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不同区域心肌的放射性计数(RMC),计算局部心肌放射性计数占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MBF=RMC/PAC,%),然后再计算药物负荷态与静息状态下的心肌摄取量的比值(CFR=MBFstress/MBFrest),即获得心肌的相对CFR。结果:模拟值与真实值比较,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证实程序能够准确测量CFR值。不同操作者采用该软件测定的CFR值之间的重复性(ICC=0.986)以及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ICC=0.983)均良好。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的CFR值(1.28±0.19 vs 1.10±0.27,P=0.008);所有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5,P=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自主编制的软件测定结果可靠,重复性良好。无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而且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