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作品数:12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_2O_3作用RPMI 8226细胞48h后,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1.0、2.0、5.0μmol/L As_2O_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的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As_2O_3作用前后RPMI 8226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As_2O_3作用前后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s_2O_3对RPMI 8226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1.0、2.0、5.0μmol/L As_2O_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随As_2O_3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_2O_3干预RPMI8226细胞48h后,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RT-PCR、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上述浓度的As_2O_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As_2O_3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下调Bcl-2的表达从而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 郝锦霞 王晓宁 陈颖 贺鹏程 张梅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凋亡 CASPASE-3 BCL-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9年 背景: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内移植的主流模式,制约其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目前部分移植中心采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的方法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同时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已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及肝炎患者损伤肝细胞有促进修复的作用。共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能否预防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例在回输造血干细胞前4-6 h内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对照组17例未联合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两组患者在预处理后1 d、2周及4周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转归。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此试验方案及知情同意书可行,符合伦理原则(批件号:2016伦审临字第(20)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预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生化学指标异常,2周达高峰,4周后趋于正常;②在预处理后1d及2周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输注造血干细胞及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期间无发热、血压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及溶血等不良反应;④结果表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共回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降低预处理后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临床观察。 王晓宁 陈颖 朱化超 张梅 贺鹏程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药物性肝损害 肝功能 移植物抗宿主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鉴别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肝硬化相关门脉高压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在临床上因其多具有脾大体征和血细胞减少等,易与肝硬化相混淆。本综述围绕鉴别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肝硬化相关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来分析两种疾病的差异,以期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对比鉴别PMF与肝硬化,同步提升临床医生对PMF的认识,为探索PMF早期筛查或诊断指标予以参考,同时也为芦可替尼等新型靶向药物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李瑞 刘华胜 陈颖关键词:骨髓 肝脏 纤维化 脾大 DNMT3b基因在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中DNMT3b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RPMI 8226中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半定量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PMI 8226细胞中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RPMI8226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增殖及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PMI8226细胞中DNMT活性升高,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24 h后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发生凋亡,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骨髓瘤RPMI8226细胞中DNMT3b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地西他滨可能通过抑制DNMT3b表达从而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因此,DNMT3b有望作为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王晓宁 姚建娜 王晓娟 孙春红 郭彩利 陈颖 贺鹏程 张梅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地西他滨 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测分子学复发的分界值测定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基因检测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确定WT-1基因预测分子学复发的分界值,并验证该分界值是否与AML患者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AML患者,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法(MFC)测定异常免疫表型、RQ-PCR法或基因测序法测定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同时测定WT-1基因水平。根据巩固治疗期间是否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将其分为MRD阴性(MFC阴性和白血病相关基因阴性)和MRD阳性[MFC阳性和(或)白血病相关基因阳性]两组,依据ROC曲线计算2组之间WT-1分界值。然后应用该WT-1分界值将患者分为WT-1(-)和WT-1(+)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评估预后,观察2组患者的累积复发率和无疾病生存期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使用ROC曲线分析得到WT-1分界值为3.68×10^-3,其特异度为87.6%,敏感度为41.7%,约登指数为0.293。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该分界值将70例患者分为WT-1(-)组46例(≤3.68×10^-3)和WT-1(+)组17例(>3.68×10^-3),7例失访。2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08%(12/46)和94.12%(16/17)(P<0.001),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10个月,Log-rank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AML相关基因检测和ROC曲线,可以确定不同实验室的WT-1分界值;巩固化疗后WT-1阴性的患者与WT-1阳性患者相比,复发率低,无疾病生存期延长。 朱化超 贺鹏程 习杰英 任娟 李淼静 陈颖 王晓宁 张海玲 张梅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与肿瘤负荷关系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分析其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例及外周血M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颖 刘华胜 张强关键词:肿瘤负荷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脏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脏病理及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9年1月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并行肾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分析骨髓荧光原位杂交检查(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与肾脏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肾穿刺活检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20例患者中间质性肾炎7例,其中3例FISH检查阴性,其余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和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42.86%、28.57%、28.57%、28.57%和14.29%,与总体探针阳性检出率相比显著降低(P<0.01);管型肾病6例,其中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66.67%、50%、66.67%、50%和0,与总体探针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小管损伤4例,IgH重排、1q21扩增、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检出率分别为100%、50%、50%、25%和25%,与总体探针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淀粉样变及管型肾病合并淀粉样变各1例,均为5种探针检测为阳性;轻链沉积病1例为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阳性。结论:不同肾脏病理损伤的患者FISH表现出异质化特点,可用其预测肾损害风险及推测可能的肾脏病理类型以指导预后。 吕佳 贺扬欣 王锦程 孙吉平 解立怡 贺鹏程 陈颖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害 三氧化二砷上调Beclin-1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自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自噬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_2O_3作用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As_2O_3诱导RPMI8226细胞的自噬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s_2O_3作用后RPMI8226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s_2O_3作用后Beclin-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s_2O_3对RPMI8226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DC阳性细胞率(即自噬率)逐渐增加,各时间段各浓度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_2O_3作用RPMI8226细胞48 h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自噬体;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在1.0、2.0、5.0μmol/L As_2O_3作用RPMI8226细胞48 h后,Beclin-1表达上调(P<0.05)。结论:As_2O_3可诱导RPMI8226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As_2O_3使Beclin-1表达上调有关。 郝锦霞 陈颖 任娟 王晓宁 张梅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细胞自噬 BECLIN-1 Blimp-1、SLAMF6表达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及发病的关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重组人SLAM家族成员6(SLAM6)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A患者89例(AA组),其中非重型AA患者51例,重型AA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Blimp-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查SLAMF6表达、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结果AA组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65±0.20)、(55.10±11.82)%、(23.39±3.11)%和(3.03±0.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为(40.02±5.5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组重型患者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和Treg细胞分别为(0.45±0.12)、(47.02±11.04)%和(2.19±0.70)%,明显低于非重型患者(P<0.05),而CD8+为(47.54±7.21)%,明显高于非重型患者(P<0.05);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Treg呈正相关(r=0.589,P<0.05),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r=-0.320,P<0.05);AA组治疗后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82±0.16)、(62.01±10.12)、(32.02±5.09)%和(6.62±1.1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为(31.15±6.6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A患者Blimp-1和SLAMF6表达下调,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Blimp-1表达与Treg呈正相关,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 贺扬欣 陈颖 王怀宇 贺鹏程 王晓宁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功能 Toll样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MM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骨髓报告为增生性贫血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化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2组BMMCs中TLR表达水平,分析TLR与MM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TLR-4和TLR-9在观察组BMMCs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LR-4和TLR-9在不同分期MM患者BMMCs中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与M蛋白和β2-MG呈正相关(r=0.673、0.466,P=0.023、0.041),TLR-9与M蛋白和β2-MG呈正相关(r=0.547、0.424,P=0.031、0.048);治疗后,MM患者BMMCs中TLR-4和TLR-9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4和TLR-9在MM患者BMMCs中表达量明显升高,与临床分期、M蛋白和β2-MG相关。 陈颖 郝锦霞 赵晶 李登喆 张梅关键词:TOLL样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单个核细胞 M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