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炎症
  • 4篇疾病活动
  • 3篇胰腺炎
  • 3篇内镜
  • 3篇克罗恩
  • 3篇克罗恩病
  • 3篇疾病活动度
  • 2篇代谢
  • 2篇胰腺
  • 2篇早期干预
  • 2篇透析患者
  • 2篇腺炎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骨骼肌
  • 2篇干预
  • 1篇电阻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定位技术
  • 1篇断层成像

机构

  • 12篇扬州大学附属...
  • 4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王梅
  • 7篇孙云云
  • 4篇丁岩冰
  • 2篇杨林
  • 2篇路国涛
  • 2篇王垚
  • 1篇欧阳春晖
  • 1篇李晴晴
  • 1篇王宏刚
  • 1篇彭春艳
  • 1篇刘宏
  • 1篇李旻
  • 1篇李玥
  • 1篇杨阳
  • 1篇郑婧
  • 1篇刘必成
  • 1篇张晓良
  • 1篇张晓琦
  • 1篇王颖
  • 1篇陈焰

传媒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肌酐与胱抑素C的比值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骨骼肌质量减少中的意义
2022年
目的评估患者的血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CCR)作为筛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骨骼肌质量减少的一种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U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肠镜及CT检查结果。按照CCR四分位数水平分为低CCR组(Q1)和高CCR组(Q2-4)。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UC合并骨骼肌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价CCR对UC合并骨骼肌减少的诊断价值。结果低CCR组和高CCR组组间BMI、血肌酐、血胱抑素C、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L3骼肌指数(L3SM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合并骨骼肌减少的UC患者的CCR值显著低于不合并骨骼肌减少的UC患者(P<0.01)。CCR与L3SMI、血红蛋白、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血沉、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呈显著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低CCR、LDL-C与UC患者合并肌少症相关,男性、BMI、血肌酐、血红蛋白为可能的保护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男性、BMI为保护因素,低CCR、LDL-C为危险因素,低CCR组相对于高CCR组合并骨骼肌减少的风险为9.543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CR预测UC患者合并骨骼肌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7(95%CI:0.587~0.767),切点为63.48。结论CCR与UC患者的营养状况、骨骼肌质量及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在UC患者中识别骨骼肌减少的指标。
焦彬丁岩冰梁兰玉王梅吴健支杰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表现及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变化以及IBD治疗用药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12月1-31日通过自愿抽样对全国多中心的IB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通过核酸/抗原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自觉IBD症状加重(包括腹部不适、便血加重或出现脓血便、腹泻次数增多等),分为症状加重组和无症状加重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IBD类型、疾病活动度、COVID-19症状、治疗用药等差异。结果共纳入497例患者,男317例,女180例;年龄(35.27±11.54)岁;克罗恩病355例,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超过50%患者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咳痰、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部分IBD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症状加重组104例(20.93%),无症状加重组393例(79.0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IBD类型及新冠疫苗接种针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症状加重组相比,症状加重组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比例更高[47.12%(49/104)比24.68%(97/393),P<0.001],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的比例更高(35.58%比23.41%,P=0.012),出现腹泻、头痛、头晕等COVID-19症状比例均更高(均P<0.05)。237例使用生物制剂的IBD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与无症状加重患者使用的生物制剂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51,P=0.031)。240例使用生物制剂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延迟或中断生物制剂治疗的比例高于无症状加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5.45%(20/44)比23.98%(47/196),χ^(2)=8.235,P=0.004]。4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和无症状加重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比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IBD患者确诊COVID-19后的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
黄天璐彭春艳梁洁陈焰王梅欧阳春晖王晓蕾李晴晴王宏刚李玥刘文佳郝艳萍张晓琦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活动停药症状加重
蠕动冲洗泵在严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急诊肠镜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对严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急诊肠镜检查过程中使用蠕动冲洗泵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严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患者需行急诊肠镜检查但不耐受口服肠道准备,能耐受聚乙二醇电解质液灌肠。实施未行常规肠道准备的急诊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联合使用蠕动冲洗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肠镜顺利到达回盲部11例。水泵冲洗前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为(3.42±0.52)分,水泵冲洗后BBPS评分为(8.25±0.62)分。明确出血来源9例,其中结肠息肉治疗后出血3例,内痔出血2例,结肠多发溃疡伴出血2例,结肠血管畸形、缺血性肠病各1例。采用热活检钳+钛夹止血4例,氩气刀治疗术+钛夹止血4例,单纯钛夹止血1例;最终手术治疗1例;血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2例。无重复肠镜检查及再出血。结论对严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不宜行常规肠道准备的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使用蠕动冲洗泵辅助,安全性高,效果好。
李贵庆高雪峰王梅关媛孙云云王凝之丁岩冰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CT测量L_(1)和L_(3)层面透析患者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及L_(1)层面骨骼肌密度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CT测量第1腰椎(L_(1))与第3腰椎(L_(3))层面透析患者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及L_(1)层面骨骼肌密度(SMD)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及扬州大学附属医院4家中心初始透析且同时有CT检查结果的1020例患者资料,筛选出同时具有L_(1)和L_(3)层面CT图像的患者,测量计算骨骼肌指数(SMI)和SMD。分析L_(1)和L_(3)层面SMI、SMD的一致性,探讨L_(1)层面SMI和SMD预测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及与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Cox回归模型研究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同时具有L_(1)和L_(3)层面CT图像的透析患者383例,男233例,女150例。有16例样本(4.2%)SMD平均值超出了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8.71~7.75 HU),15例样本(3.9%)SMI平均值超出了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20.45~9.53 cm^(2)/m^(2))。L_(1)层面SMD预测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96~0.721,P<0.001),最佳临界值为36.46 HU,灵敏度83.8%,特异度57.5%;L_(1)层面SMI与全因死亡无明显相关性(P=0.29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_(1)层面低SMD是全因死亡(HR=2.861,95%CI:1.576~5.193,P=0.001)和心源性死亡(HR=3.771,95%CI:1.462~9.724,P=0.006)的危险因素。结论CT测量L_(1)与L_(3)层面透析患者SMD具有良好一致性,可通过L_(1)层面SMD评估肌肉质量,且低SMD是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杨敏侯师梅袁莉王梅郑婧卢锞琦闫宇张淑艳李旻曹婧媛张晓良刘宏刘必成王垚王垚王彬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CT小肠成像对内镜下克罗恩病炎症活动度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CT小肠成像(CTE)征象与内镜下克罗恩病(CD)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0例诊断为CD患者的CTE数据,并对其内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D活化相关的CTE参数包括肠壁增厚和强化、肠壁分层、腹腔淋巴结肿大、肠系膜脂肪密度改变、梳状征和并发症(狭窄、瘘管和脓肿)。采用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评估内镜下CD炎症活动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D患者内镜下炎症活动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内镜下CD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SES-CD与肠壁增厚、强化和肠壁分层、肠系膜脂肪密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壁重度增厚(OR=5.695,95%CI:1.294~25.064,P=0.021)、肠壁强化(OR=1.033,95%CI:1.007~1.060,P=0.014)、肠系膜脂肪密度致密(OR=5.748,95%CI:2.364~13.980,P<0.05)是CD患者炎症活动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系膜脂肪致密联合评估CD内镜下炎症活动度的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P<0.05)。结论CTE征象(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系膜脂肪密度改变)与SES-C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评估CD内镜下炎症活动度。
吴大成胡效林薛贞龙侯思聪孙云云赵恬恬王梅
关键词:克罗恩病炎症活动度医工结合
一种基于氧化应激、炎症及代谢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基于参与急性胰腺炎(AP)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氧化应激、炎症及代谢状态),建立一种早期预测AP严重程度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AP患者,根据亚特兰大分型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炎症相关指标、代谢相关指标)及评分系统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预测因子是否与MSAP、SAP有关,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MAP组210例,MSAP组49例和SAP组27例。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AP病因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和RBP,炎症相关指标WBC、NEUT、MONO、CRP和LDH,代谢相关指标GLU、Ca++和CI-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D、NEUT、LDH、GLU、Ca++是AP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建立预测MSAP和SAP的Logistic回归模型:4.882-0.014SOD(u/mL)+0.014NEUT(×109/L)+0.007LDH(U/L)+0.147GLU(mmol/L)-3.158 Ca++(mmol/L)。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评估AP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 0.759-0.876),优于MCTSI评分及BISAP评分。结论 联合SOD、NEUT、LDH、GLU、Ca++建立的基于氧化应激、炎症及代谢的预测模型对评估AP早期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馨蓓范映红罗玮玮王梅路国涛路国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
体细胞质量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体细胞质量指数(BCMI)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肌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HD患者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25)与非肌少症组(n=67)。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CMI对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肌少症组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BCMI、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肉围度(AMC)、腰围(WC)、体细胞质量(BCM)、相位角(PhA)、细胞外水分(ECW)、细胞总水分(TBW)、总白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肌酐和血清磷低于非肌少症组,年龄大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MI、白蛋白、年龄、BMI、SMI、ECW、TBW、PhA、AMC、WC、肌酐、血清磷均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MI是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BCMI诊断肌少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结论BCMI可作为诊断MHD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敏感指标,其可用于识别MHD合并肌少症的高危人群。
王梅王垚杨明孙滨沈炎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生物电阻抗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调强放疗前,分别采用综合影像定位技术和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为这些患者勾画放疗靶区,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技术勾画放疗靶区时其肿瘤靶区(GTV)的长度、临床靶区(CTV)的体积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用这两种靶区勾画技术为其勾画放疗靶区后对其进行调强放疗时其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与用综合影像定位技术为这30例患者勾画放疗靶区相比,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为其勾画放疗靶区时其GTV的长度更短、CTV的体积更小,P<0.05。与用综合影像定位技术为这30例患者勾画放疗靶区后对其进行调强放疗相比,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为其勾画放疗靶区后对其进行调强放疗时其肺V5、肺V20、心脏和脊髓的照射剂量均更小,P<0.05。用综合影像定位技术和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为这30例患者勾画放疗靶区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能显著提高其放疗靶区勾画的精准度,减少放疗时其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刘申香殷旭东袁昕王颖魏本飞王梅
关键词:术后局部复发调强放疗放疗靶区
大黄早期干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和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合大黄早期干预,观察大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炎症反应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早期鼻饲,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脂代谢指标。结果大黄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代谢,抑制炎症,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西药早期治疗,能有效抑制HLP的炎症,改善血脂代谢,减少HLP并发症的发生。
王梅袁玉刚杨阳孙云云丁岩冰杨林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干预血脂代谢
脂质蓄积指数评估克罗恩病疾病缓解和营养状态改善的初步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脂质蓄积指数(LAP)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7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成活动期组(32例)和缓解期组(4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体脂指标,其中体脂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高比、LAP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P预测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营养状况的效能。结果活动期组男性比例、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46.9%(15/32)比71.4%(30/42)、(53.58±8.13)kg比(61.05±9.38)kg、(109.94±23.70)g/L比(134.19±18.03)g/L、(34.01±5.71)g/L比(39.15±4.27)g/L、(3.23±0.68)mmol/L比(3.66±0.74)mmol/L、(1.12±0.36)mmol/L比(1.34±0.55)mmol/L和(0.91±0.23)mmol/L比(1.04±0.33)mmol/L],有营养风险率、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68.8%(22/32)比19.0%(8/42)、(317.97±130.19)×109/L比(194.00±51.91)×109/L、14.15(6.15,41.35)mg/L比1.51(0.22,5.58)mg/L和40.00(20.50,64.25)mm/1 h比9.00(3.00,20.0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年龄、身高、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BMI、腰围、腰高比和LAP明显低于缓解期组[19.46(17.70,21.45)kg/m2比21.08(18.87,23.12)kg/m2、(72.51±5.92)cm比(77.67±7.27)cm、0.44±0.03比0.46±0.04、13.42(5.07,17.72)cm·mmol/L比15.49(9.37,31.71)cm·mmol/L],NRS2002评分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00(1.00,3.75)分比1.00(0,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P与BMI、腰围和腰高比呈正相关(r=0.701、0.766和0.829,P<0.01);LAP与NRS2002评分、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r=-0.609、-0.249和-0.243,P<0.01或<0.
朱馨蓓孙云云侯思聪吴大成李佳佳肖炜明路国涛王梅
关键词:克罗恩病营养状况疾病活动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