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影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入路
  • 3篇入路治疗
  • 3篇骨折
  • 1篇治疗桡骨小头...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突出症
  • 1篇前外
  • 1篇前外侧入路
  • 1篇中下段
  • 1篇中下段骨折
  • 1篇椎间孔
  • 1篇椎间孔入路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 1篇椎间盘突出症
  • 1篇桡骨小头
  • 1篇桡骨小头骨折
  • 1篇桡神经
  • 1篇桡神经损伤
  • 1篇肱骨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陈长青
  • 4篇王耀生
  • 4篇周影
  • 3篇王成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4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经皮内镜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行经皮内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椎间孔入路38例,椎板间入路4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大小、椎间孔高度、椎板间距离、髂嵴高度等,统计两组并发症,并使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来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在基本影像学资料统计中,髂嵴高度、椎板间距离及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突出椎间盘组织移位程度、移位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椎间孔入路未彻底减压,再次行相同入路手术;6例(2例椎板间入路,4例椎间孔入路)复发,4例行相同入路手术,2例改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9例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最终1例出现足下垂;术中6例发生了硬脊膜撕裂,都为椎板间入路,仅1例发生脑脊液漏,无感染、继发性椎间盘炎或者腹部脏器损伤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椎间板(TF)入路对于肩型、中央型及复发型椎间盘突出有较好临床疗效,而椎间孔(IL)入路更适合于腋型及移位型特别是重度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体疗效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及对适应症把握有直接关系。
陈长青王成王耀生周影
关键词: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前外侧与前内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肱骨骨折以往多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但肱骨下段前外侧骨面形态不利于钢板放置,而且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解剖关系,术中需显露桡神经,易导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 2010年...
陈长青戴锦章毛思王耀生周影
关键词:肱骨骨折
微创手术入路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入路与传统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接受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2±2.3)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盂缘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7例。其中23例采用微创手术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组),29例采用传统Judet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2个月)。A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B组(P〈0.05)。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组23例,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30%;B组29例,优18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发生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乏力,经治疗后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udet入路相比,微创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作为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优先方案。
陈长青周影王耀生王成陈峥龙林灿斌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微创入路
可吸收棒与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研究可吸收棒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45例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23例行可吸收棒内固定术(Ⅰ组),22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Ⅱ组)。术后石膏固定3-4周,定期复查X线片,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Broderg-Morrey功能评分、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0.2)年,骨折均愈合。Ⅰ组(13.860±2.125)周,Ⅱ组(15.060±2.218)周,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Ⅰ组中很好18例,好4例,一般1例,差0例;Ⅱ组中很好15例,好5例,一般2例,差0例(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微型钢板内固定相比,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相似的疗效,但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且并发症少,因此,在治疗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内固定物选择上更倾向于可吸收棒。
陈长青周影王耀生王成陈峥龙林灿斌
关键词:可吸收棒微型钢板桡骨小头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