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酸
  • 3篇烷基酚
  • 2篇亚胺
  • 2篇酰氯
  • 2篇酰亚胺
  • 2篇酯化
  • 2篇酯化反应
  • 2篇马来酰亚胺
  • 2篇纳米
  • 2篇甲基
  • 2篇甲基丙烯
  • 2篇甲基丙烯酸
  • 2篇二氟
  • 2篇废水
  • 2篇苯酯
  • 2篇
  • 2篇丙烯酰氯
  • 1篇丁酯
  • 1篇动力学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作者

  • 8篇刘国际
  • 8篇徐丽
  • 8篇刘伟
  • 7篇雒廷亮
  • 4篇李延勋
  • 2篇张保林
  • 2篇马晓芳
  • 2篇程亮
  • 1篇侯翠红
  • 1篇姚新鼎
  • 1篇冯乐乐
  • 1篇张勇

传媒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热固性树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间十五烷基酚与丙烯酰氯酯化反应动力学
2013年
为开发间十五烷基丙烯酸苯酯(PDPA)制备工艺,及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的动力学数据支持。系统地研究不同温度下,无催化剂和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PDP)与丙烯酰氯合成PDPA的反应动力学。在无催化剂和敷酸剂条件下,酯化反应是二级可逆反应,正反应活化能64.8 kJ/mol,指前因子1.78×106L/(mol·min);逆反应活化能25.1 kJ/mol,指前因子2.25×103L/(mol·min)。在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三乙胺为敷酸剂条件下,酯化反应是二级不可逆反应,反应活化能33.9 kJ/mol,指前因子5.05×103L/(mol·min)。
刘伟徐丽马晓芳李延勋雒廷亮刘国际
关键词:酯化反应反应动力学
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二元共聚物的制备被引量:1
2012年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BDPM)和苯乙烯(St)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BDPM/St)二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投料比、单体总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元素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得到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的摩尔配比接近1∶1,表明了BD-PM和St具有明显的交替共聚趋势。通过热重分析对BDPM/St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元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n=2.17×105,MW=2.85×105,D=1.4),表明BD-PM/St聚合度较高。
李延勋徐丽姚新鼎刘伟雒廷亮刘国际
离子液体催化制备间十五烷基丙烯酸苯酯
2013年
以间十五烷基酚与丙烯酰氯为原料,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三乙胺为敷酸剂,制备了间十五烷基丙烯酸苯酯(PDPA)。用FT-IR、1 H NMR、13 C NMR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适宜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为间十五烷基酚质量的2.0%,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50℃,n(丙烯酰氯)∶n(间十五烷基酚)=1.13∶1,产物间十五烷基丙烯酸苯酯的收率为85%。
刘伟徐丽冯乐乐李延勋雒廷亮刘国际
关键词:丙烯酰氯酯化反应精细化工中间体
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动态吸附-脱附冶金镍镉废水被引量:10
2016年
系统研究了纳米腐殖酸基离子交换复合树脂在多离子共存体系中对Ni^(2+)/Cd^(2+)的选择吸附性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多柱串联、饱和吸附、洗脱液套用方法完成了对Ni^(2+)、Cd^(2+)冶金废水资源化治理研究,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N2吸附-脱附分析仪(BET)等物理手段对复合树脂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耐热性、元素组分变化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腐殖酸基复合树脂对Ni^(2+)、Cd^(2+)离子具有吸附速度快[0.55~1.50 mg·(g·min)-1]、交换容量高(Ca^(2+)、Mg^(2+)共存体系中对Ni^(2+)、Cd^(2+)吸附容量分别为139 mg·g^(-1)和148 mg·g-1)、选择性能好等优点,回收溶液中镍和镉离子浓度和纯度高(分别为45.15 g·L^(-1)和39.17g·L^(-1),且CNi(Ⅱ)/Ctotal=0.989,CCd(Ⅱ)/Ctotal=0.994);吸附-洗脱200次后,其物理、化学结构性能稳定;断面形貌变化不明显,交换容量基本不变,可重复使用;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分别为1189.85 m2·g^(-1)、30.2 nm和0.96 cm3·g^(-1),热稳定性能好;氮含量从16%降至12%、氧含量由26.49%升至29.96%,交换容量由5.38mmol·g-1升至6.06 mmol·g-1。
程亮侯翠红徐丽刘伟雒廷亮张保林刘国际
聚丙烯酸酯型超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2014年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丁酯(BA)三元共聚物,并结其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以紫外吸光度和黏度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得的超分散剂对钛白粉的分散效果,较佳的超分散剂合成条件是:反应时间9h,AMPS摩尔分数4%,经超分散剂分散后的白漆黏度可以达到54.2mPa·s。
马晓芳徐丽刘伟雒廷亮刘国际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丁酯超分散剂
超声作用联合纳米腐植酸处理苯酚废水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超声联合纳米腐植酸处理苯酚废水;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对纳米腐植酸的粒径大小、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腐植酸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0 nm,比表面积为110.31 m2/g,孔径为6.56 nm;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纳米腐植酸用量、超声声强及频率等因素对纳米腐植酸和超声作用协同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为20 kHz,超声声强0.2 W/cm2,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值为6.0,溶液体积100 mL,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120min,纳米腐植酸用量为40 g/L的条件下,纳米腐植酸与超声作用协同处理苯酚废水吸附率可以达到95.7%;吸附剂纳米腐植酸对苯酚的吸附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所控,其再生循环使用5次后,苯酚的吸附容量仅减少18.9%。
程亮徐丽刘伟张保林刘国际
关键词:苯酚废水超声作用吸附率
BDPM/St/GMA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2013年
以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BDPM)、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DPM/St/GMA)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元素分析和环氧值测定以及热分析研究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对共聚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DPM含量增加,产物的环氧值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共聚产物在空气和氮气条件下的热解机理不同,在氮气中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Flynn-Wall-Ozawa法求得BDPM/St/GMA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为143.55 kJ/mol,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李延勋徐丽刘伟雒廷亮刘国际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腰果酚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2年
腰果酚是腰果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长链烷烃的天然生物质酚。腰果酚及其加氢产物3-十五烷基酚在高档工业用材料方面的开发使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广泛用于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偶氮苯树脂的改性,且在表面活性剂和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分子自组装技术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介绍了腰果酚的结构、化学性能及其提取方法,综述了腰果酚及3-十五烷基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腰果酚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刘国际张勇刘伟雒廷亮徐丽
关键词:腰果壳油腰果酚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