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国汉族人有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型的比较
- 目的是分析有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情严重程度、发病部位及相关环境因素等表型上的不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10例有家族史患者和780例无家族史患者进行调查, 用EPI和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分...
- 李伟孙良丹杜卫东杨森肖凤丽何素敏杜文辉周顺铭沈玉君赵小燕周福圣张学军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致病基因新突变的发现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的末端235-2碱基发生了1个腺嘌呤(A)→鸟嘌呤(G)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剪接位点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TP2C1基因新的特异性突变。
- 张正中李伟周伏圣高敏肖风丽方巧云沈玉君杜文辉眭维耻杨森张学军
- 关键词: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
- MALDI-TOF MS技术在生物芯片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4年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精确分子量测定和结构分析的新型平台。以其高灵敏性、高准确度、分析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分辨率强、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多肽、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质量和纯度、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翻译后修饰、进行蛋白质和寡核苷酸测序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等。
- 李伟杜卫东张学军
- 关键词: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生物芯片基因蛋白质
- 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型的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部位等表型上的不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10例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780例无家族史该病患者进行调查,用EPI和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较无家族史该病患者发病年龄早(t=3·585,P=0·000),在夏季的发病频率低(χ2=6·458,P=0·011),病情较轻(χ2=12·712,P=0·002),较少累及到臀部(χ2=8·059,P=0·005)、胸部(χ2=5·235,P=0·022)、腹股沟(χ2=7·496,P=0·006)、颈部(χ2=6·515,P=0·011)、腋下(χ2=9·594,P=0·002)、外生殖器(χ2=4·813,P=0·028)和甲(χ2=5·735,P=0·017)部位。结论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某些表型上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学基础。
- 李伟孙良丹杜卫东杨森肖凤丽何素敏周顺铭王剑周福圣张学军
- 关键词:表型
- 花斑癣的遗传流行病学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花斑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503例花斑癣患者及其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6.0、SPSS10.0软件、Falconer公式和复合分离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①503例花斑癣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2.85±10.36)岁;男、女患者平均首发年龄分别为(23.45±10.51)岁和(21.53±9.91)岁(P〉0.05);男女患者的首次发病高峰年龄均是20—29岁。②503例中有家族史者106例(21.1%),男性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者(P〈0.01);有家族史者复发频率较无家族史者高,病程也较长。③先证者一、二、三级亲属的发病率分别为5.31%、1.65%和0.28%;计算遗传度分别为48.13%、40.11%和27.20%。④通过复合分离分析,花斑癣的最佳遗传模型为多基因累加模式。结论遗传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何素敏杜卫东杨森周顺铭李伟王剑徐生新张学军
- 关键词:花斑癣流行病学遗传度
- 瘢痕疙瘩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中国人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550例瘢痕疙瘩先证者流行病学分析并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发病年龄(22·61±12·34)岁,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家系患者比无家系患者病情更重且此种差异有显著性(χ2=8·430,P<0·05)。有家系患者中58·20%为多发患者,而无家系患者中该比例为47·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167,P<0·05)。患者一、二和三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是71·55%、40·51%和17·14%,加权平均遗传度为58·89%。结论年轻人好发且无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周顺铭杨森李伟王剑何素敏梁燕华王红艳张学军
- 关键词:瘢痕疙瘩流行病学遗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