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造血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异基因
  • 6篇基因
  • 4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骨髓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血液病患者
  • 2篇移植物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异基因外周血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3篇王华
  • 1篇包宇实
  • 1篇宋阿霞
  • 1篇蔡小矜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含氟达拉滨和阿糖胞苷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采用含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的白消胺+环磷酰胺方案(BuCy方案)的预处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在allo—HSCT前接受含Flu和Ara-C的BuCy方案预处理,按Bu使用天数(2、3和4d)将患者分为2d组、3d组及4d组,于移植前第4、3、2天输注Flu,剂量为30mg·m^-2·d^-1,在Flu输注完毕后4h开始滴注Ara—C,剂量为2mg·m^-2·d^-1。观察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原发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受者的无病存活率(DFS)、总存活率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等。结果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4d(中位数),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8d(中位数)。预处理相关毒性有肝功能异常40例,腹泻20例,口腔红斑和溃疡21例,心功能损害4例,经相关处理后缓解。移植相关并发症有严重感染20例,出血性膀胱炎6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0例,慢性GVHD22例,肝静脉闭塞症1例。原发病复发;例,4例经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后获得持续分子生物学缓解,4例死亡。移植相关死亡15例,其中2例死于100d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症外,其余病例死于GVHD。受者的3年DFS、移植相关死亡率及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6.6%、27.2%和42.9%。2d组和3d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0%和11.1%(P〉0.05),DFS分别为72.4%和72.2%(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7.9%和23.3%(P〉0.05)。4d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原发病复发率为0。结论在BuCy基础上联合应用Flu和Ara-C进行预处理,髓外毒性小,原发病复发率低,疗效确切,且严重GVHD发生率较低。
蔡小矜马巧玲姜尔烈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磷阎嶂松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祎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氟达拉滨阿糖胞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本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allo-HSCT患者180例,随访至2007年10月31日,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IF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5例(19.5%)患者在HSCT后发生了IFI,确诊1例,临床诊断34例;其中曲霉菌感染18例(51.4%),念珠菌感染17例(48.6%)。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34.3%,无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与IFI的发生率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移植前真菌定植或感染、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急性GVHD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在多因素分析时,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发生及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使IFI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1.589、2.399、1.410)。结论:IFI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及发生急性GVHD的高危患者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王志永姜尔烈张平王华包宇实王玫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感染
供受者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供受者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接受HLA全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方法检测供受者IFN-γ+874位点SNP,分析供受者不同基因型与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供者为IFN-γ+874A/A与非A/A基因型的两组患者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1—27)d和18(12~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供受者均为IFN-γ+874A/A与+874A/A基因型的两组患者恢复ANC〉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25)d和19(1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受者为IFN-γ+874A/A与非A/A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各有11例(20.0%)和1例(4%)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41),24例(43.6%)和4例(16.0%)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P=0.032),预期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8.2±6.7)%和(84.0±7.3)%(P:0.032),5年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33.74-6.8)%和(12.04-6.5)%(P=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供受者均为IFN-γ+874A/A与均为非A/A纯合子型的两组患者各有10例(21.7%)和2例(5.9%)发生Ⅱ~Ⅳ度aGVHD(P=0.050);21例(45.7%)和7例(20.6%)发生CMV血症(P=0.020),两组患者5年TRM率分别为(31.6±7.5)%和(13.6±6.5)%(P=0.048);5年EFS率分别为(56.8±7.3)%和(79.4±6.9)%(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LA全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中,供者或供受者均为IFN-γ+874A/A基因型的患者较非A/A基因型患者粒系植入时间显著提前,而受者或�
蔡小矜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祎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干扰素-Γ
脐血和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差异的研究
2008年
本研究探讨脐血(CB)和骨髓(BM)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的差异。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法分离人CB及BM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制备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TPO+白介素11(IL-11)或TPO+IL11+肝素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CD34+、CD41a+及CD34+CD41a+细胞)免疫表型、巨核细胞凋亡率及DNA含量,并以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法进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计数。结果表明:14天培养中,CB来源细胞在总细胞数、CD41a+及CD34+CD41a+细胞扩增倍数上均高于BM(p均<0.05)。0天CB及BM来源CD34+细胞在CFU-GM、BFU-E及总的CFU-Mk的形成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CD34+细胞形成的CFU-Mk以大集落为主,其数量高于BM(p<0.05);在培养7、10和14天,CB及BM来源细胞CFU-GM扩增倍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细胞的BFU-E及总的CFU-Mk扩增倍数均高于BM(p均<0.05)。14天培养中CB和BM来源巨核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NA含量检测发现,14天培养中CB来源巨核细胞始终以2N细胞为主(比例>90%),而BM来源巨核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4N、8N及以上倍体巨核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结论:CB来源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能力高于BM,它可能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较好的来源。
何祎孟恒星张宇光侯士芳王华黄勇李茜韩俊领邱录贵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骨髓CD34^+细胞巨核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肝静脉闭塞症23例
2007年
肝静脉闭塞症(H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并发症,一般表现为移植后3周内即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腹腔积液及液体潴留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现将我院240例HSCT患者中并发HVOD23例报道如下。
杜宏杨栋林黄勇王华王玫周征翟文静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肝静脉闭塞性疾病并发症病例
移植物中CD34^+细胞及T细胞亚型对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CD34^+细胞及T细胞剂量对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预后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CD34^+细胞,CD3^+、CD3^+CD4^+及CD3^+CD8^+T细胞含量,按患者体重计算出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CD3^+、CD3^+CD4^+及CD3^+CD8^+T细胞数量,根据中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TRM)、复发、总体生存(OS)率以及无病生存(DFS)率的发生情况。结果CD34^+细胞高剂量组(34例)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P值均〈0.05)。CD3^+CD4^+、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Ⅱ~Ⅳ度aGVHD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值分别为0.089和0.098)。CD3^+CD4^+及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TRM显著增高(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D4^+和CD3^+CD8^+T细胞输注剂量是患者TRM的影响因素(RR分别为13.12和25.90,P值均〈0.05)。各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3^+CD4^+及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分别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OS显著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IM^+和CD3^+CD8^+T细胞输注剂量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RR分别为3.71和3.01,P值均〈0.05);CD3^+CD4^+T细胞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DFS显著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D4^+T细胞输注剂量(RR=6.91,P=0.011)是患者DFS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剂量CD34^+细胞加快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中高含量的CD3^+CD4^+及CD3^+CD8^+T细胞会增加患者TRM,降低OS或DFS。
周征王玫何祎王华赵英新翟文静包宇实张荣莉翟卫华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造血干细胞
同种反应性NK细胞在小鼠单倍体骨髓移植中的抗白血病作用研究
<正>目的:研究同种反应性NK细胞用于小鼠单倍体骨髓移植(BMT)中的抗白血病(GVL)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制备供鼠NK细胞及同种反应性NK细胞;建立C57BL/6×BALB/c(BCF1)→BALB/c小鼠(荷E...
王华何祎王玫包宇实王志永杜宏周征翟文静赵英新冯四洲韩明哲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1991至2006年共有12例重型AA(SAA)、4例慢性AA(CAA)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及移植疗效等。结果造血重建14例(87.5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和BPC≥1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1~16)天、14(10~33)天;其中6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局限型GVHD。16例AA患者中未植入死亡1例;移植排斥(GR)3例(18.75%),其中死亡1例、自身造血恢复1例;至随访截止,存活13例(81.25%),中位生存10(0.5~84)个月。结论allo-HSCT是治疗AA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移植前后免疫抑制处理的强度,减少GR、GVHD的发生。
翟卫华王玫周征翟文静张荣莉王华宋阿霞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排斥
G-CSF动员的外周血VoL24^+NKT细胞体外扩增及免疫表型
2008年
NKT细胞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CD1d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人工合成的α-半乳糖酰基鞘胺醇(α—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KRN7000)可以激活NKT细胞^[1]。NKT细胞在体内活化后同时分泌Th1和Th2型细胞因子^[2],不同条件下的活化可导致Th1或Th2方向的免疫反应。我们早期研究发现成人外周血或脐血中的Vα24^+NKT细胞可在含α-GalCer、IL-2和IL-15的短期培养体系中大量扩增^[3]。
翟卫华黄勇王玫周征翟文静张荣莉王华王志永包宇实杜宏韩明哲
关键词:成人外周血G-CSF动员细胞体外扩增免疫表型NKT细胞Α-GALCER
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研究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方法9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人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供受者IL.18基因SNP.607C/A和.137G/C,分析供受者IL.18不同基因型对患者造血重建速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移植相关死亡(TRM)和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供者.137G/G与G/C+C/C组比较,allo-HSCT后患者中位粒细胞重建时间较短[15(11~23)d对17(11-24)d,P=0.010],中位血小板重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46)d对20(7~38)d,P=0.844],广泛型慢性GvHD(cGvHD)发生率较高(20.6%对3.3%,P=0.029);供者.607C/C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高于-607C/A+A/A组(31.6%对10.8%,P=0.024);受者.607C/C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高于.607C/A+A/A组(33.3%对10.7%,P=0.016)。不同供受者IL-18基因型组间复发率、TRM、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选择IL-18.137G/G基因型供者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后粒细胞造血重建,但广泛型cGVHD发生率较高。
蔡小矜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祎韩明哲冯四洲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