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左上肢麻木乏力1个月余'入院。近1个月来,患者左上肢麻木乏力,体力劳动及上举时加重,伴有头晕、头昏,近日出现视物模糊,偶有一过性黑嚎,无意识不清,无视物旋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平素服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片',血压控制尚可;吸烟30余年,每天1包。查体:BP:左上肢110/70 mm Hg(1mm Hg=0.133kPa),右上肢145/80 mm Hg。左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左桡动脉搏动稍弱于右侧,左上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左上肢浅感觉减退,病理征(-)。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密度,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8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检测后超声造影(CEUS)检测,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分级和定量评估。结果 8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02个斑块,其中46例为软斑块,42例为混合斑块,14例为硬斑块,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斑块纤维帽连续性,并且发现常规超声易漏诊的斑块溃疡。软斑、混合斑和硬斑造影增强比例分别为95.7%、88.1%和50.0%,斑块回声越低,超声造影增强越明显,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657,P=0.001)。超声造影增强定量分析软斑与混合斑测值相较,软斑达峰时间更短[(21.84±7.85) s vs (29.71±13.75) s],造影峰值强度更高[(5.81±2.43) d B vs (4.01±2.54) d 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用于临床评估脑血管的潜在风险,也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准确可重复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