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论刑事诉讼法上的亲属拒证权
- 由于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价值博弈,传统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历经嬗变,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拒绝出庭权"中该种价值冲突亦有体现。基于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借鉴,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亲属拒证制度,在价值理念上应当以人为本,在...
- 王超
- 关键词:亲亲相隐亲属拒证权
- 文献传递
- 民事诉讼中书面证言的效力探析被引量:7
- 2018年
- 证人证言的实质是对事实的证明建立在证人的感知之上,证人对感知的记忆是证言的基础。在民事诉讼中,为因应民事诉讼的言词、直接原则,保障当事人的证据调查参与权,证人应于审判法庭前口头陈述其所体验的事件始末,并接受当事人的询问与质疑,书面证言非有法律的例外规定不可使用。从自身特点来看,书面证言在用文字记录和固定证人证言的同时,省略了证人作证时丰富的背景材料、肢体动作及表情语言,有扭曲证人真意之虞。就证据属性而言,书面证言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可信度不足,但具备特定情形下的可用性。依证据法理,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与可以通过书面证言的方式作证并不具备必然的因果关系,《民事诉讼法》第73条关于使用书面证言的规定有失妥当。书面证言作为证人证言的替代品,立法上应当对其证据能力规则进行重塑,司法实践中应当通过提高其可信度以增强证明力。
- 占善刚王超
- 关键词:言词原则书面证言证明力
- 智慧司法背景下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证据评价被引量:4
- 2021年
- 我国立法对待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态度呈现保守性特征,司法中的应用也具有边缘化倾向,此种处理之根源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其证据价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仅能够保障证人讯问的品质,在加速程序、节省费用及实现当事人听审权等方面亦具有显著的意义。为发挥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应有证据价值,在解释论上,宜将《民诉证据规定》第68条第二款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释为当事人未提出合理与充分的异议理由,从而真正摆脱《民事诉讼法》第73条“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限定,以充分拓展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适用空间。在立法论上,应区分对待传输技术作证与书面证言、视听资料作证,确保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相较于书面证言和视听资料作证的优先性,进而推动视听传输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普及化,以期有助于司法智能化和庭审实质化。
- 占善刚占善刚
- 关键词:书面证言视听资料
- 电子数据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被引量:5
- 2018年
- 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审查判断证据依赖的是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从内容来看,证据的关联性属于法官自由心证的范围,是法官对证据进行评价和判断后的结果,并非证据的自身属性。从程序来看,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并非同一个层次的问题,违法收集的证据往往真实性不足,虚假证据根本不可能具备关联性。②但是,通观各国立法例,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皆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角度加以规范。
- 占善刚王超
- 关键词:审查判断电子数据司法实践自由心证合法性
- 社群视角下的国际数据法治理论发展与我国的回应被引量:2
- 2021年
- 目前国际数据治理面临理论供给不足的束缚,导致规则层面的统一难以推进。现有理论主要立足于数据主权理念和"知情同意"、"场景一致性"、"分级分类保护"等一般数据法治理念的协调,理念运用不足以解决规则发展的最根本障碍——利益分歧。"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核鲜明揭示了应将与人类在网络空间共同命运息息相关的利益置于重要地位,并指引了利益协调的可能前景。以"共同体"为衔接,我们可以引入社会学的"社群—社会空间"范式,强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价值位阶阐释,形成符合我国及全人类利益,并可应用于具体场景的国际数据法理方案。
- 黄志雄王超
- 关键词:社会空间
- 区块链技术证明的三重限度被引量:8
- 2022年
- 关于区块链技术证明的效力,司法解释的立场从技术乐观主义转向保守主义,反映出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技术上,“区块链+电子数据”能够克服电子数据的易修改、可伪造、不留痕的缺陷,证明电子数据的存在性和保真性。但就证据法理论而言,区块链技术具有事后介入、价值中立和理性有限的特征,区块链技术证明不仅无法实现电子数据的全部鉴真,亦不能保证电子数据的实质证明力,还具有技术与法律的双阶风险。事实上,区块链技术证明受制于时间、内容与安全的三重限度,尽管能发挥证据保管技术创新的作用,却不能实现“证据法革新”的目标。在技术证明时代,证据法应警惕技术乐观主义倾向,实现法律理性对技术理性的有效管控。
- 王超
-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数据
- 论刑事诉讼法上的亲属拒证权
- 由于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价值博弈,传统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历经嬗变,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拒绝出庭权"中该种价值冲突亦有体现。基于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借鉴,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亲属拒证制度,在价值理念上应当以人为本,在...
- 王超
- 关键词:亲亲相隐亲属拒证权
- 文献传递
- 科学评价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基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分析
- 2022年
- 我国民事证据规则一般性地否认了当事人陈述的独立证明力,规定其不得单独作为定案根据,这属于我国的独创性规定。实证研究表明,该规定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出现了选择性适用的现象,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理论角度观之,否认当事人陈述之独立证明力不仅违反法官认证的自由心证原则,为法官准确认定事实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亦有可能侵犯当事人的证明权。评价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只能在“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时,适用专门、独立的当事人询问程序,委诸法官在个案中自由裁量。
- 占善刚王超
-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证明力民间借贷自由心证原则
- 我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之理性构建
- 2020年
-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系流域生态服务受益者给予流域生态服务提供者回报。若以协议的方式落实即产生两者以“水资源使用权”这一用益物权为客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合作博弈面向“新安江协议”认可博弈参与者(皖、浙两省政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整体上能够获得结果的最大化,突破了传统中央政府对跨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的垂直命令式的单一环境管制方式。在法律检视之下,其存在双向激励补偿模式等创新的同时,也存在水质标准不明确、市场融入程度不高等不足之处。未来我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应以“生态共同体”理念下的“帕累托最优”为目标,系统地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推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纠纷处理司法化。
- 王超
- 关键词:流域合作博弈
-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权利认同被引量:7
- 2018年
-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效果欠佳,缘于缺乏权利认同。究其根本,是由于缺乏权利认同使得义务认同与权利保障的薄弱,导致人民陪审员制度异化为精英陪审、专业陪审和陪而不审。缺乏权利认同有民众观念和制度建构两个层面的原因。在试点改革的当下,人民陪审员制度应当摒弃革命根据地时期政治总动员的方式,转而注重权利保障和权利监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权利化改造,需要构建立体化的权利认同体系:成为人民陪审员,是公民的普遍性权利;选择、监督人民陪审员,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实质性陪审,既是人民陪审员的审判权力,也是其个人权利。
- 占善刚王超
-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制度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