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9篇“ 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文章
- 论近代自然科学图景的现代性叙事方式的转变与问题
- 2021年
- 近代科学图景的形成也是一种新的自然叙事方式的产生过程,在这一智识革命的转变中,经验与理性因素构成关键的两个维度。新实验哲学(科学)超越传统自然哲学框架的重要背景在于机械论哲学的脱颖而出,它为数学与实验两大传统融入近代"科学推理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与技艺二分以及深层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变化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现代性叙事方式的成熟和发展,内在决定着对自然阐释的基本框架,并预示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轨迹与存在的问题。
- 贾向桐
- 关键词:自然哲学
-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被引量:7
- 2019年
- 在近代中国地方志编纂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刻影响了地方志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重大转型。其中,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在我国地方志编纂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方志编纂技术与方法的革新。自然科学人才对修志工作的积极参与,加强了地方志编纂人才队伍的建设。自然科学方法对修志工作的大力指导,实现了方志体例、类目、内容等的创新。而在自然科学理念的深刻影响下,方志学的重心从重视"编纂之学"向以"专门学问"为旨归转变,从而有力推动了方志学学科的构建。
- 曾荣
- 关键词:自然科学中国地方志方志学
- 宇宙探索简史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前后
- 2019年
-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而近代自然科学则以欧洲为领先。伴随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的出现,欧洲进入近代时间大约为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学是神学,应该算作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对神学的彻底挑战。
- 张秀娟闻新
- 关键词:近代自然科学宇宙探索文艺复兴天文学哥白尼神学
- 《浮士德》学者剧中的魔法和炼金术——兼谈近代自然科学之发轫及问题被引量:2
- 2019年
- 歌德的《浮士德》连贯上演了秘术场景,以戏剧形式对其多种形态进行了历史呈现。在上部学者剧中涉及自然哲学和经验科学的部分,《浮士德》客观再现了自然魔法和炼金术在16世纪至近代早期的形态,给予了其应有的关注和肯定;同时,学者剧也充分暴露,脱胎于经院和形而上学的经验和自然科学,自近代繁荣之初,便带有脱离"心灵习性"和"理智德性"的倾向,与宗教和道德分离,其引发的无限认知宇宙的欲望,进入私人领域,转化为归纳法式体验世界的追求,借助魔鬼提供的无限可能性,成为追逐物质利益、实现权力意志的手段。
- 谷裕
- 关键词:魔法炼金术
- 中世纪大学与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 2018年
- 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之后的一百多年中,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通常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在近代自然科学革命诞生之前,欧洲社会已经建立起一个自然科学的研究体系,而中世纪大学的学者们为推动自然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培养了自然科学研究的理性精神、培育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继承和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是近代自然科学革命诞生的基础。
- 李艳玲
- 基督教对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作用
- 2017年
-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宗教长期以来都扮演着科学敌人的角色,认为宗教窒息、扼杀科学,与科学水火不容。辉格式对立冲突解释往往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就哥白尼、伽利略、波义耳、牛顿等对上帝怀有虔诚信仰,却仍有巨大科学成就的科学家而言,辉格式的对立冲突理论似乎显得过于苍白。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基督教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发现,宗教并不总是科学的敌人,甚至在某一段时期,宗教还为科学的发展提供过动力。
- 安文斌张焕金
- 关键词:基督教近代自然科学
- 论欧洲中世纪大学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被引量:2
- 2016年
- 16、17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改革了自然学科教学,促进了数学、物理学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传播;推动了医学实践教学的巨大进展,促使解剖学、植物学、药物学和化学等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作为最早实施科学教育的机构,大学还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扩散,并引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广泛兴趣,为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革命几乎是在大学之外完成的,大学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中几乎没起任何作用"的观点是不足以成立的。
- 檀慧玲
- 关键词:自然科学
- 我看郭蕾老师执教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2014年
- 一、值得一提的特点
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内容的教学,由于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密集,长期以来都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用列表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也有上成物理课和生物课的,体现不出历史学科的味道。郭蕾老师立足于单元备课,从整个单元的角度来设计和处理教材,从人的四个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人手导人新课,引导学生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种处理便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和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 张赛芳
- 关键词:近代自然科学老师教学内容体系执教历史教学
- 从科学教育到教育科学化:近代自然科学对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16至17世纪,自然科学在各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传播及教育科学化进程。一批倡导科学教育的先驱,在他们拟定的教学计划中都赋予自然科学以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型中等学校,并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自然科学的启示下,教育家们开始探索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秩序,以使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总之,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科学教育和教育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使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
- 易红郡
- 关键词:自然科学科学教育教育科学化
- 精选素材挖掘教学价值的实践性认识——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例
- 2014年
- 分析岳麓版必修Ⅲ第三单元,看似简单却包含巨大信息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课更是难以把握。记得刚开始教这一单元时,我压根就不重视,觉得单元重点在前面的西方思想解放运动,这课讲近代自然科学,好像和前面不怎么搭边儿,所以实践中不是带领学生划书就是让学生自学,故学生也不太重视这一课。后来听了郭富斌老师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课,发现“小角色蕴含大能量”。郭富斌老师把第三单元归纳为“人的觉醒与解放”——希腊先哲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是人把自己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是把人从教权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是把人从王权中解放出来,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终极的发展,即掌握了自我的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人类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人类最终极的发展的自然科学当然非常重要。
- 郭蕾
- 关键词:近代自然科学教学价值人类文明素材思想解放运动
相关作者
- 张纯成

- 作品数:57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自然辩证法 生态环境 人文精神 河南省高校 非人类中心主义
- 林德宏

- 作品数:95被引量:5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哲学 物本主义 爱因斯坦 自然哲学 科学思想史
- 刘苏荣

- 作品数:46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较少民族 聚居地区 贫困 社会救助 农村
- 许良

- 作品数:9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对称性 物理学 泛系方法论 近代自然科学 麦克斯韦方程组
- 张锡勤

- 作品数:66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维新派 社会变革 程朱理学 道德革命 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