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瑞菊
作品数: 203被引量:573H指数:15
  • 所属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黄剑华
作品数:179被引量:52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耐低氮 花药培养
王亦菲
作品数:123被引量:56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 花药 NACL胁迫
刘成洪
作品数:133被引量:2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大麦品种 愈伤组织
何婷
作品数:94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耐低氮 愈伤组织
陈志伟
作品数:90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 耐低氮 大麦品种
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被引量:6
2013年
以大田试验获得的大麦氮敏感基因型BI-45为材料,利用溶液培养方法,测定了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含氮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与氮代谢相关的基因(GS1_1、GS1_2、GS1_3、GS2、Nar1、NRT2.1、NRT2.2、NRT2.3和NRT2.4)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供氮,氮饥饿胁迫下,BI-45根和叶中的氮素利用率提高,含氮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根冠比增加;叶片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于根,但是,与叶中的相比,根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升高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的差异性更显著;与正常供氮相比,氮饥饿处理下,根中基因GS家族,基因Nar1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2家族的相对表达量皆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GS1_1、GS1_2和NRT2.2在苗期大麦氮饥饿处理下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在6 h都有上调表达。
徐红卫王亦菲刘成洪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邹磊卜姝明黄亦辰陆瑞菊黄剑华
关键词:氮素利用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
雷公藤再生植株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公藤再生植株的制备工艺,该工艺主要利用无性系变异、诱变、染色体加倍、再生和无激素繁殖等技术。该工艺制备的雷公藤再生植株不仅能在可控的标准化条件下大量繁殖,每代的繁殖系数可达5~6倍,且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黄剑华陆瑞菊孙月芳王亦菲周润梅俞庆全
文献传递
利用油菜单倍体茎尖筛选抗菌核病变异体被引量:9
2002年
用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对甘蓝型油菜品系 9885和 9841的单倍体茎尖进行诱变处理 ,以草酸作为选择压力 ,获得一批耐草酸性明显比原始品种提高的变异体。经大田抗菌核病性鉴定 ,筛选出
王亦菲黄剑华陆瑞菊孙月芳周润梅周志疆谢祝捷刘成洪
关键词:油菜平阳霉素草酸抗病性
一种高叶绿素多蘖大麦的复合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高叶绿素含量和/或多茎蘖数大麦的复合选育方法、制备麦绿素产品的方法和提高大麦叶绿素含量和/或茎蘖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取大麦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早期和/或中期的小穗,2-10℃处理10-30天;收获小孢子,培养小孢...
刘成洪黄剑华王亦菲陈志伟陆瑞菊杜志钊何婷高润红徐红卫郭桂梅
文献传递
NACL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麦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以2份耐盐大麦和3份未经耐盐性鉴定的大麦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它们的离体培养花药对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3%NACL、愈伤组织对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3%NACL的培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NACL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的花药反应率与供试材料耐盐性无相关性;不添加NACL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在不添加NACL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绿苗分化率与供试材料的耐盐性相关性不明显;添加NACL培养基上形成的花药反应率与供试材料耐盐性呈明显相关;添加NACL培养基上形成的绿苗分化率与供试材料的耐盐性相关性明显;愈伤组织诱导和苗分化二阶段连续给予NACL胁迫比分别给予NACL胁迫更易鉴定出供试材料的耐盐性。
孙月芳陆瑞菊王亦菲周润梅黄剑华
关键词:大麦花药NACL胁迫绿苗分化
玉米小孢子高频再生培养技术程序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以大田种植的玉米供体植株为实验材料,以提高游离小孢子存活率及成胚率为重点进行了技术优化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游离小孢子的离体培养反应,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通过技术优化,建立玉米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玉米DH育种技术平台。应用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在当年获得玉米DH纯系的种子,第二年即可安排大田纯系鉴定。
陆瑞菊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沈雪芳王义发黄剑华
关键词:玉米高频再生游离小孢子纯系成胚率
不结球白菜耐热变异体的生长与移栽及品质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以不结球白菜耐热变异体为供试材料 ,比较了不同浓度蔗糖 ,IBA和MET对试管苗生长及发根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基质 ,炼苗天数和保湿天数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测定了植株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观察了植株田间的耐热、耐湿及抗病性。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添加 2 %蔗糖 ,0 1mg/LIBA和 0 1mg/LMET有益于试管苗的健壮及发根 ;用珍珠岩作基质 ,5d炼苗和保湿 10d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耐热变异体中存在氨基酸含量和耐热、耐湿。
王亦菲黄剑华周润梅陆瑞菊孙月芳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耐热变异体试管苗移栽氨基酸田间性状
大麦单株小孢子植株再生及胁迫培养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建立单株起源的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用于突变体库创制和筛选研究,以人工气候室种植的大麦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批次和不同单株起源对小孢子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以及盐胁迫(500 mg·L^(-1) NaCl)对单株起源小孢子培养阶段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大麦单株来源的小孢子的愈伤诱导产量在不同培养批次中出现较大的波动性,抽穗进入第15周取材其愈伤产量获得最高,通过连续培养单株小孢子平均成苗2 035株;盐胁迫对单株小孢子的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单株平均愈伤产量和绿苗再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6%和67%,不同单株之间的小孢子再生植株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利用人工可控条件种植的大麦单株,通过连续小孢子培养可以获得高频率纯合再生植株;盐胁迫可以在小孢子培养阶段实现有效筛选。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陈志伟徐红卫李颖波王亦菲陆瑞菊黄剑华
关键词:大麦单株小孢子培养愈伤诱导植株再生
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被引量:19
2002年
以大麦F1、F2代为供体材料,通过技术优化,建成了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利用大麦小孢子加倍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二年内就可获得种性稳定的株系,四年内即可参加新品种区试。经过田间严格鉴定与选择,育成了大麦新品系“花98-11”和新株系“花01-3”、“花01-12”。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何南扬龚来庭
关键词:离体培养大麦小孢子培养品系培育
源于大麦F_1小孢子氮胁迫培养自交一代的耐低氮性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索快速改良大麦耐低氮性状的育种方法,以2份耐低氮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组合,游离其F1代小孢子进行氮胁迫培养,获得85个加倍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系。取其种子播种于正常供氮和降氮的土壤中,以亲本作对照,观察群体的形态特征表现,以此对耐低氮性进行初步的评价。同时,对耐低氮性明显超亲的基因重组体进行氮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以探讨其与有关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氮胁迫相关的形态特征鉴定,正反交DH系低氮胁迫响应的相对值优于亲本;(2)筛选到10份明显优于双亲的DH系,对其进行相关酶活力测定,发现在低氮胁迫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力相对值与成熟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可以初步作为成熟期氮素营养检测的生化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运用杂交结合F1小孢子氮胁迫培养方法,能够产生耐低氮性优于双亲的DH系。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郭桂梅何婷高润红李颖波胡翰彤黄赛华方春燕马运涛黄剑华
关键词:大麦小孢子耐低氮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