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婷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
相关作者
- 陆瑞菊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3被引量:5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 花药 离体培养
- 郭桂梅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88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愈伤组织 大麦品种
- 刘成洪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33被引量:26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大麦品种 愈伤组织
- 黄剑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79被引量:5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 小孢子培养 耐低氮 花药培养
- 陈志伟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90被引量:18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 耐低氮 大麦品种
- 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被引量:6
- 2013年
- 以大田试验获得的大麦氮敏感基因型BI-45为材料,利用溶液培养方法,测定了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含氮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与氮代谢相关的基因(GS1_1、GS1_2、GS1_3、GS2、Nar1、NRT2.1、NRT2.2、NRT2.3和NRT2.4)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供氮,氮饥饿胁迫下,BI-45根和叶中的氮素利用率提高,含氮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根冠比增加;叶片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于根,但是,与叶中的相比,根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升高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的差异性更显著;与正常供氮相比,氮饥饿处理下,根中基因GS家族,基因Nar1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2家族的相对表达量皆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GS1_1、GS1_2和NRT2.2在苗期大麦氮饥饿处理下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在6 h都有上调表达。
- 徐红卫王亦菲刘成洪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邹磊卜姝明黄亦辰陆瑞菊黄剑华
- 关键词:氮素利用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
- 一种高叶绿素多蘖大麦的复合选育方法
- 本发明提供高叶绿素含量和/或多茎蘖数大麦的复合选育方法、制备麦绿素产品的方法和提高大麦叶绿素含量和/或茎蘖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取大麦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早期和/或中期的小穗,2-10℃处理10-30天;收获小孢子,培养小孢...
- 刘成洪黄剑华王亦菲陈志伟陆瑞菊杜志钊何婷高润红徐红卫郭桂梅
- 文献传递
- 预处理和培养温度对陆稻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以陆稻品种‘云2号’和‘云3号’为材料,分别研究了花药预处理、游离小孢子预处理和小孢子初期培养温度对小孢子愈伤组织产量及绿苗形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游离前的小孢子花药在32℃下预处理2 d,或将游离小孢子在32℃下预处理2 d,均可以提高小孢子的愈伤组织产量;将游离小孢子置于32℃培养2 d后转入25℃培养优于只置于25℃培养,可以明显提高小孢子愈伤组织产量及绿苗形成数量。
- 郭桂梅何婷高润红徐红卫陈志伟黄亦辰杨沙沙刘成洪李颖波陆瑞菊黄剑华
- 关键词:陆稻小孢子温度
- 一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簇毛麦纯合再生植株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簇毛麦纯合再生植株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花药培养方法的改良的壮苗生根培养基。本发明通过确定簇毛麦取材关键时期从源头有效提高了分离花药活力和诱导反应,同时通过...
- 郭桂梅刘成洪李颖波何婷陆瑞菊黄剑华
- 文献传递
- 青稞的小孢子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被引量:5
- 2014年
- 以6份青稞品系为供试材料,研究提取和预处理过程中在提取液中添加ABA和秋水仙碱对小孢子活力的影响,以及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亚精胺、2,4-D和麦芽糖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和预处理过程中提取液中添加秋水仙碱均可以提高青稞小孢子活力,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亚精胺可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产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 1.5-2.0 mg.L^-1和麦芽糖60-90 g.L^-1浓度比较适合青稞小孢子的培养。
- 陆瑞菊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陈志伟徐红卫李颖波黄亦辰杨沙沙刘成洪黄剑华
- 关键词:青稞小孢子培养
- 一种用于大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依据N<Sub>6</Sub>培养基配方配制而成,但其KNO<Sub>3</Sub>浓度为0‑2500mg/L,(NH<Sub>4</Sub>)SO<S...
-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陈志伟刘成洪杜志钊何婷高润红徐红卫郭桂梅
- 文献传递
- 大麦游离小孢子的活力与耐盐性
- 2014年
- 取田间种植的大麦品种‘花30’幼穗游离小孢子,采用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其在不同Na Cl浓度胁迫下的活力,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显微系统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计数,研究了大麦离体小孢子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利用FDA染色结合软件显微拍照系统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和分析游离小孢子的活力和大小。对本年度大田种植的大麦‘花30’材料,按照成熟方法游离小孢子,获得40%具有活力的小孢子,游离小孢子在含1%Na Cl提取液中至少2 h内活力保持稳定。
- 刘成洪何婷王亦菲郭桂梅高润红徐红卫陈志伟杨沙沙黄亦辰陆瑞菊黄剑华
- 关键词:大麦游离小孢子细胞活力盐胁迫
- 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和成熟期耐低氮性的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苗期营养液水培与全生育期田间种植的方法,以相关形态、产量、生理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对5份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耐低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供氮,低氮胁迫条件下,小麦苗期株高降幅12%~29%、叶片干重降幅11%~57%、根冠比增幅4%~52%、叶片氮素含量增幅62.6%~91.7%,叶片氮素累积量降幅47%~71%。成熟期小麦的株高降幅21%~26%、每株有效穗数降幅20%~41%、小麦产量降幅26%~69%。这表明,小麦苗期株高、叶片干重和氮素累积量的下降可限制小麦产量的形成。可以认为,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与成熟期的耐低氮性存在一定联系,各基因型小麦在耐低氮性上存在差异,可以在苗期进行耐低氮性初步鉴定。通过比较、鉴定小麦苗期和成熟期的不同性状,能够挖掘出耐低氮种质材料。依据供试材料的特征,结合各自的形态和产量生理指标上的差异,对耐低氮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高润红郭桂梅黄亦辰杨沙沙陈志伟何婷李颖波黄剑华
-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氮水平生理指标
- 大麦单倍体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2
- 2014年
- 以大麦品种‘花30’小孢子培养来源单倍体植株作为起始材料,分别对其丛生芽诱导、扩繁、生根以及再生植株水培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5 mg·L^-1噻苯隆(TDZ)的1/2MS培养基适宜丛生芽诱导;添加1.0 mg·L^-1TDZ的1/2MS培养基适宜丛生芽增殖;分别添加400 mg·L^-1水解酪蛋白(CH)、20 mg·L^-1亚精胺(Spd)和1.0 mg·L^-1多效唑(MET)可以促进丛生芽的健壮;添加0.05 mg·L^-1α-萘乙酸(NAA)和1.0 mg·L^-1MET的1/2MS培养基适宜生根。水培7-10 d后,90%以上的再生植株正常生长。
- 何婷陆瑞菊高润红郭桂梅黄亦辰杨沙沙陈志伟徐红卫李颖波刘成洪黄剑华
- 关键词:大麦单倍体丛生芽快速繁殖
- 大麦DH矮杆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其对外源赤霉酸的响应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物理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创造新的变异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优良大麦品种‘花30’和‘花11’干种子,取其植株上花药,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3份纯合的矮杆突变体。突变体的株高为亲本的52.4%~61.1%,株高降低效应显著。苗期以及拔节期赤霉酸处理表明突变体及野生型均为赤霉酸敏感型,而且不同突变体对赤霉酸反应的敏感性不同。
- 高润红郭桂梅徐红卫陈志伟刘成洪黄亦辰何婷李颖波陆瑞菊黄剑华
- 关键词:大麦突变体矮杆赤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