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明哲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冯四洲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78被引量:5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王玫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96被引量:29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姜尔烈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0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细胞移植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黄勇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8被引量:13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邱录贵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22被引量:1,41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体外扩增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被引量:183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ASO患者 1例 ,予rhG CSF 30 0 μg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第 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配成干细胞混悬液。将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进行双下肢移植 (3× 10 9细胞 肢 )。 4 4d后给病情较重的左下肢第 2次移植相同的细胞数。观察 3个月 ,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 ,患者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明显好转 ,左右足踝压指数 (ABI)分别由 0 .4 9,0 .6 9升为 0 .5 0 ,0 .85。移植后 1个月末梢血流波幅 [(11.90± 10 .95 )mm]和激光多谱勒扫描血流灌注量 [(0 .4 9± 0 .16 )PU]较移植前 [分别为 (1.70± 1.95 )mm ,(0 2 7± 0 .0 8)PU]显著改善 (P <0 .0 1)。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 (评分结果为 3)。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O患者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 黄平平李尚珠韩明哲肖志坚杨仁池邱录贵钱冠清付仁敏郑亚丽刘春华徐秀强李君凡韩忠朝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观察
- 白血病骨髓移植的MRI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 研究MRI对白血病骨髓移植 (BMT)患者骨髓变化的评估作用和价值。方法 共2 0例白血病BMT患者 ,分别在BMT前后行SE序列T1WI和脂肪抑制成像 ;并测量腰椎骨髓T1弛豫时间。结果 17例BMT后骨髓在T1WI上信号强度升高 ,复发率 5 88% ;3例信号无变化者 ,复发率66 70 % ;两组间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MT后腰椎骨髓T1值低于正常值 (P <0 0 5 ) ;与BMT前相比 ,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不支持腰椎“带状”表现是BMT后早期特征性表现。结论 MRI是监测白血病BMT后骨髓再生造血和预示复发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 贺涓廉宗韩明哲韩悦冯四洲
- 关键词:骨髓移植磁共振成像白血病
- 骨髓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骨髓脂肪组织(MAT)是骨髓腔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骨髓外脂肪组织不完全相同.目前对MAT功能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被动填充骨髓腔的作用.骨髓脂肪细胞(BMA)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分泌瘦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因子,从而参与调节骨髓微环境,并对成骨细胞形成及骨髓造血等生理过程产生影响.BMA还与部分骨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笔者拟就BM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上述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更全面地认识BMA提供依据,并为上述疾病治疗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 丁喆姜尔烈韩明哲
- 关键词:骨髓脂细胞疾病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10月至1997年12月,用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中位年龄25.5(9~4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CR135例,CR2或早期复发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CR125例,CR2或早期复发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TX)120mg/kg+单次全身照射(STBI)9~10Gy或马利兰(Bu)16mg/kg或马法兰(Mel)160~180mg/m2+阿糖胞苷(AraC)4g/m2。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中位随访时间806(32~3400)天,移植相关死亡7例(9.5%),ANLL、ALLCR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9%±7.7%和67.0%±106%,复发率39.3%±9.3%和23.7%±10.6%。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 韩明哲冯四洲李成文邱录贵姜容井丽萍姜尔烈张莉万长春严文伟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骨髓移植自体移植
-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蛋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ERCC)1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首诊的76例NHL患者,取其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肿瘤周围组织清扫的非肿瘤侵袭的淋巴结增生的12例患者,取其炎症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其与NH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亚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P>0.05),与有无巨大肿块有关(P<0.05);ERCC1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 黄耘王思力苏蕊韩明哲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幽次溯病下肢周围神经损害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0μg每日皮F注射5d,第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制成悬液,将干细胞悬液肌内注射入患者双下肢。于移植后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胫、腓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变化。结果对48条下肢进行了有效评价,胫运动神经的潜伏期缩短,治疗前为(4.91±1.42)ms,治疗后为(4.56±1.47)ms(P〈0.05)。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治疗前为(10.23±16.51)m/s,治疗后为(31.33±13.50)m/s(P〈0.05)。胫感觉神经波幅增加,治疗前为(0.18±0.34)mv,治疗后为(0.78±0.93)mv(P〈0.05)。而胫运动神经波幅、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腓运动神经的潜伏期缩短,治疗前为(4.18±2.92)ms,治疗后为(3.81±2.93)ms(P〈0.05)。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治疗前为(37.45±15.59)nVs,治疗后为(40.69±15.96)m/s(P〈0.05)。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治疗前为(30.89±20.31)m/s,治疗后为(43.23±17.36)m/s(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的胫感觉神经、腓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
- 孙洪波夏圣梅李红王晶李巍巍刘静陈岩丁新民韩明哲
-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 烷化剂马法兰耐药细胞系L_(1210)/Mel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应用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在体外建立两株耐不同剂量马法兰(Mel)的小鼠白血病细胞系,命名为L_(1210)/Mel_1及L_(1210)/Mel_2,它们分别对Mel耐药3.6倍及9.9倍,后者对氮芥及噻哌有明显交叉耐药,而对卡氮芥及阿霉素仍敏感。我们发现随着Mel耐药水平增加,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量及GST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GSTπ轻度升高,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GSTμ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升高,表明GSTα基因与马法兰耐药密切相关。此外,还检测了马法兰诱导的DNA交联率,结果发现耐药株在4小时后DNA交联宰低于敏感株,在24小时DNA交联得到完全恢复。这表明耐药株中DNA损伤减少,而DNA修复功能大大增强。
- 钱其军严文伟韩俊领施红韩明哲邱录贵顾孔书郝玉书杨纯正
- 关键词:马法兰抗药性抗肿瘤药药理学
- 异基因骨髓移植H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宁军魏嘉璘竺晓凡韩明哲
- 关键词:异基因骨髓移植HCMV感染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
- T辅助细胞转录因子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 <正>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转录因子T-bet(T-box expressed in T cell)在急性GVH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G-CSF对T-bet mRNA表达的影响,评估了T-bet与急性GVHD的相关性。方法以...
- 阎嶂松韩明哲
- 文献传递
-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防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A(CsA)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效果。方法根据所用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1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移植后采用以FK506为主的方案预防GVHD(FK506组,n=36例),另一组采用以CsA为主的方案预防GVHD(CsA组,n=82例)。观察两组患者aGVHD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造血重建情况、存活率、原发病的复发率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结果FK506组和CsA组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0±8.8)%和(50.7±5.6)%(P>0.05),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3.0±6.1)%和(31.0±5.2)%(P<0.05),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8±2.7)%和(12.3±3.7)%(P>0.05)。采用FK506及甲泼尼龙(MP)治疗Ⅰ~Ⅱ度aGVHD的效果优于CsA与MP组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Ⅲ~Ⅳ度aGVHD,FK506与MP组合明显优于CsA与MP组合(P<0.05)。两组在造血重建时间、患者存活率、无原发病的存活率以及原发病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K506组16.7%患者血糖升高,而CsA组血糖升高者仅占1.2%。结论FK506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aGVHD,其总体效果优于CsA。
- 黄勇姜尔烈王玫杨栋林闫嶂松刘庆国魏嘉璘冯四洲邱录贵韩明哲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克莫司环孢菌素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