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金财
作品数: 45被引量:100H指数:5
  • 所属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福建省 龙岩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郑禄祥
作品数:52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 梅毒 流行病学分析
陈前进
作品数:140被引量:482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毒性脑炎
廖文兰
作品数:15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疾病控制 HIV/AIDS病例 HIV/AIDS 流行病学分析
何春荣
作品数:73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 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阎建平
作品数:22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控制 艾滋病 手足口病 疫情监测 监测分析
2007—2008年龙岩市鼠类及其寄生蚤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 008只,隶属2目2科3属10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591只,食虫目动物417只。家栖鼠密度为5.3%,野栖鼠密度2.7%,黄胸鼠密度2.0%。鼠形动物中,染蚤鼠769只,捡获蚤2 295匹,染蚤率38.3%,总蚤指数1.14。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等,黄胸鼠蚤指数1.55,印鼠客蚤为1.14。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2;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龙岩市的家栖鼠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种主要为黄毛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阎建平吴水新何春荣邓小如阙金财
关键词:鼠疫寄生蚤疾病控制
龙岩市2007-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人群现状,改进VCT门诊服务,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间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开展的自愿咨询检测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愿检测者582人,女性占56.2%,新发现2例HIV阳性感染者(1例性接触传播,1例为母婴传播),20~39岁青壮年占81.3%,因不安全性行为前来咨询者占82.7%,因静脉吸毒的占5.8%。[结论]广泛有效的开展VCT有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有积极的效果,应加大VCT的宣传力度,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阙金财阎建平郑禄祥何春荣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疾病控制
龙岩市2001—2010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掌握龙岩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流行因素与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检出的HIV/AIDS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岩市近10年检出HIV/AIDS 144例,其中HIV 115例,AIDS 29例,年均发现率0.49/10万,2010年比2001年上升了1 929%。144例中,男96例,女46例;人群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85.4%);职业以农民与农民工为主(56.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0.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85.4%);无明显季度特征。病例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结论龙岩市HIV/AIDS疫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防治工作不能忪懈,在低流行状态下遏制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可达事半功倍效果,积极防控极其重要。
郑禄祥李开莲陈美珠陈前进阙金财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龙岩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行为与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对预防艾滋病行为与态度,以及感染HIV、HCV和梅毒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10—2012年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382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HCV抗体和梅毒检测。结果入组治疗以30~49岁男性青壮年为主(84.6%),初中文化占多数(53.9%),有94.7%的人吸注过海洛因;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96.5%,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仅占40.0%;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3%和1.3%,HCV抗体携带率为40.6%。结论应持续开展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高危行为。
郑禄祥阙金财闫建平陈前进
关键词:美沙酮戒毒行为干预疾病控制
龙岩市1783例梅毒病例诊断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梅毒病例诊断报告质量,为制定梅毒疫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度龙岩市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个案逐个进行现场实验室检测结果、网络报告准确性等进行核对。结果共核查26家性病监测单位网络报告梅毒病例1 783例,复核率为89.91%;现场核查有实验室梅毒检测登记结果 1 418例,判定符合国家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报告873例,符合率为61.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隐性、胎传梅毒的诊断报告准确率分别为71.3%、71.6%、80.0%、58.3%和20.0%。网络报告选择实验室诊断占90.6%、选择疑似病例占8.9%、选择临床诊断占0.5%。皮肤病性病防治机构对梅毒的诊断报告符合率最高为85.4%,中医院最低为30.2%。结论龙岩市隐性梅毒与胎传梅毒病例诊断报告准确性较低,须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郑禄祥阙金财阎建平江沅峰
关键词:梅毒病例报告
龙岩市2011—2020年≥50岁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艾滋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报告的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龙岩市≥50岁HIV/AIDS病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0.98,P<0.05)。≥50岁病例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报告感染率较高的是武平县和连城县(χ^(2)=57.42,P<0.01)。病例以男性(76.1%)、50~69岁(76.9%)、已婚(67.0%)、农民(68.6%)、小学(43.1%)、异性性行为传播为主(96.4%);2016—2020年女性感染者占比高于2011—2015年(χ^(2)=11.30,P<0.05)。CD4+细胞检测结果推断29.1%的病例出现晚发现现象,感染时间≥8年。结论应加强我市老年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倡使用安全套、加大检测及监测力度等综合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陈杰雄廖文兰蔡军郑禄祥阙金财郭贞钻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特征
龙岩市2016—2017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VCT)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龙岩市2016—2017年VCT者资料。结果龙岩市2016—2017年主动自愿咨询检测者共1 169人,HIV抗体确证阳性率2.7%、梅毒抗体阳性率0.8%。咨询者以男性居多(54.9%);20~49岁的青壮年占86.9%;已婚(53.6%)、初中学历(36.3%)为主;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为主(40.2%)。HIV抗体确证阳性率男性(3.9%)高于女性(1.1%);≥50岁组最高(19.4%,14/72);以配偶HIV阳性史者最高(23.1%,3/13)。安全套使用率低(17.6%)和多个性伴侣(67.0%)是感染HIV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龙岩市艾滋病各种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干预,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艾滋病传播。
廖文兰郑禄祥赖招霞阙金财陈前进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健康教育疾病控制
龙岩市2013—2022年HIV/AIDS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HIV/AIDS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龙岩市HIV/AIDS死亡病例,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龙岩市2013—2022年HIV/AIDS年均死亡率1.21/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19例死亡病例主要为男性(85.6%)、汉族(98.1%)、农民/民工/工人(69.6%)、<初中(57.7%)、已婚有配偶(53.9%)、异性传播(93.4%),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仅50.5%,首次CD4+检测值<200个/mm^(3)者占48.8%;艾滋病相关病死率9.5%(116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OR=0.35)、确诊1年内CD4+检测(OR=0.29)的1年内死亡风险较低;CD4+检测值为<200个/mm^(3)(OR=15.33)、200~349个/mm^(3)(OR=9.58)、350~499个/mm^(3)(OR=6.39)的病例1年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龙岩市HIV/AIDS患者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倡扩大CD4+检测和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患者随访管理。
廖文兰郑禄祥郭贞钻阙金财蔡军林梅艳
关键词:疾病控制
龙岩市吸毒人群感染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吸毒人群HIV、HCV、HBV和梅毒等疾病的感染情况和危险行为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度龙岩市吸毒人群进行HIV、HCV、HBV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和有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吸毒人群共用针具20.2%,HIV阳性率1.2%,HCV阳性率69.2%,HBV阳性率28.5%,梅毒TPPA阳性率14.1%。HCV阳性率高于其它地区同类人群和普通人群,共用针具现象严重,梅毒TPPA阳性率与其它地区同类人群相近,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控制HIV、HCV、HBV和梅毒在吸毒人群中蔓延和流行。
李新文陈前进郭贞钻陈炳材阙金财
关键词:吸毒人群梅毒共用针具
龙岩市1997-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龙岩市HIV/AIDS疫情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10年全市报告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病例83例(HIV 54例,AIDS 29例),其中男56例,女27例,死亡18例。病例逐年增加且上升幅度较大;职业以农民工为主(42.2%);年龄以20~29岁(22.9%)、30~39岁(31.3%)和40~49岁(24.1%)为高发人群;感染者文化程度以小学(21.7%)和初中为主(44.6%);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0.7%);已婚者占68.7%。结论龙岩市HIV/AIDS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阙金财闫建平郑禄祥何春荣吴水新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分析疾病控制